政策优惠让电商大战更惨烈


  地方政府争相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有些甚至拿出了免房租、免税、给补贴三大政策来吸引电商进驻本地电子商务园区,带来的结果是电子商务成了一个没有门槛的领域。试想,政府免了房租,给了补贴,就变成了免费的游戏,能拿到这些条件的人,谁不想去玩玩?而低门槛就必然涌现太多的公司,价格大战就不可避免。在没有淘汰足够多的电商前,价格大战才刚刚开始。

  电子商务的从业者们,开始为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后果而买单来。

  相当可能发生的事实是,奥运结束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领域的价格大战,将会成为最为惹眼的新闻。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将看到一轮又一轮价格战,这将会把电商和“触电”希望在该领域寻求突破的企业杀得血肉横飞,不使相当一批电商退出这个市场,那么这样的竞争就很可能停不下来。

  有人说,中国经济前三十年快速发展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一个结果,那么今天电子商务的惨烈竞争就是区域经济竞争的另一面。自2008年之后,电子商务的优势和蓬勃态势已经成为一个定局,其结果就是各地争相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我听到过的优惠政策是,地方政府拿出了免房租、免税、给补贴三大政策来吸引电商进驻本地电子商务园区。

  这种政策意味着政府可以不要它本来应该拿的一切,但带来的结果是电子商务成了一个没有门槛的领域。试想,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本来需要投入的资本金是房租、人力。政府免了房租,给了补贴,这就变成了一个免费的游戏区域。能拿到这些条件的人,谁不想去玩玩?

  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量的电子商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这种产业生态几乎已经成了中国国情。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所以一旦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接下来就会是遍及全国的模仿。而电子商务作为流通领域的渠道创新,它引起的模仿规模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但这不是游戏的结束。我们知道,任何一样东西过剩之后,一定意味着下一个门槛的出现。而电子商务的价格大战,就是这个门槛。大型的电商要驱逐小型商家、新进入的传统渠道转型者要寻求业内地位,价格战都是他们必然要动用的工具。

  不过,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渠道手段,它的特殊性在于——一旦大型业者要采取价格战手段争夺市场,它必然会寻求向上游去转嫁成本。因此我们看到目前电商发动的包括家电、书籍等领域的销售价格大战还只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由于传统制造厂商现在普遍开始重视电子商务,把这个领域当成是企业增长的新来源,因此厂商们还比较愿意在电子商务上投入。所以商家发动的价格大战还主要由厂家和商家共同进行投入。

  而电子商务的真正价格大战,则必须让商家和从业者伤筋动骨,从而把一批从业者挤出门外,所以这场价格大战真正残酷的部分还没有开始。

  在某种意义上说,电子商务领域价格大战体现了当下中国市场的残酷性。由于收入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消费者极力寻求捂住钱袋之道,缺乏品牌的忠诚度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要真正启动国内市场的内需,要必须把价格中的水分拧得非常干净——低价确实能启动相当一部分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商务与传统卖场销售方式的优势到现在才会真正有所体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销售方式,其核心优势在于不需要商业地产房租,没有工商业的水电开支,人力上投入也要比卖场销售方式要经济。但它的劣势在于消费者并不熟悉这种交易方式,而熟悉起来要有一个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残酷的电商价格大战,使得业者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但同时也因为它给出了更多的优惠而使贪图便宜的消费者,有了更多了解这种交易方式的可能,因此它附带的一个结果很可能是——在此期间,整个电子商务在零售市场上的总份额将会上升。

  但这种上升是稳定的吗?也许我的个人选择会给出一个结论:不错,如果网上的家电便宜到我在苏宁和国美看到的六折,也许我们家要换的下一台空调会在网上买。

  不过,如果要我像个时髦的年轻人一样放弃在传统商场里挑挑选选的乐趣;或者是放弃在书店里泡杯茶,在一大堆书里挑一两本喜欢的买回家去的享受;或者放弃与小卖店里的老板娘讨价还价的斗嘴。把买东西变成选择性价比、下单、用账号支付、结算那么无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