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并凯旋!
钓鱼岛是历史问题,也是国家问题。所谓的“历史问题”,是因为它自古以来,自始至终,就没有脱离过中国的国家概念;所谓的“国家问题”就是因为,它是国家对自身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及自尊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之争,是二战后遗留的历史问题。这就像一个人曾经被他人打了一顿,强行拿走了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等这个被打的人恢复了自己以后,就对这个事情越来越气愤,索要这个东西。而抢走的人就不给,以实际占有的“强盗”逻辑面对索要。实际上,八国联军做了很多这样的强盗事情,大英博物馆有不少我们国家的宝物。
保钓勇士名单:
方晓松(35岁,个体户)、曾健成(56岁,前香港区议员)、伍锡尧(45岁,工会理事长)、卢松昌(60岁、专科学校教师)、古思尧(66岁、社会活动家)。以上是登岛人士,先有七人登岛,后来有两人返回船上。
梁培锦(45岁,电视台摄像师)、蒋晓峰(40岁,电视台记者)、杨匡(45岁,船长)、张金满(64岁,机关长)、罗揕就(62岁,船主)、王化民(67岁,船员)、郭容明(50岁,船员)、张伟民(30岁,船员)、张伟强(39岁,船员)。以上是船上人员。
(此名单根据日本冲绳县警方公布的名单)
目前,香港澳门大陆三地人士共同登上钓鱼岛,时隔十多年后再次登岛宣示主权。这就像是被打的人,成功的再次给打人的人一个耳光,虽然东西没有拿回来,但是找回了一次尊严。从整体延伸意义来看,这是除了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之外,体现的是这个曾经被打的人的实力体现,是自我自立于社会的尊严和地位。
中日两国在国家战略上有共同维护该地区稳定的默契,但是对于曾经的历史问题,双方各持己见、坚持自身的完整性。这给问题的解决设立了不可谈判的死结。要解开这个死结,必须从高于国家的概念去理解。如果不能够突破国家的概念,这个问题要想解决,也许只有武力解决;亦或者是按照邓小平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维持暂时的动态平衡。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中国人。面对曾经的屈辱,都有义务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的完整性,这是作为一国国民的基本属性。邓小平曾经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是权宜之计。邓小平利用“一国两制”成功的解决了港澳问题,相信他老人在提出这个“搁置争议”的解决方案时,一定相信他的国民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解决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
收回钓鱼岛,只要我们逐渐控制,就可以拥有完整意义上的钓鱼岛。因为,在道义上,我们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拥有。相信,每一个华人都知道,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收回钓鱼岛是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