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历史使命的B股市场早已形同“鸡肋”,一直没有新上市公司加盟越来越被边缘化使其成为A股不折不扣的“影子”市场。目前,A股的股改基本上大功告成,而B股的出路问题则日益受到关注。此时,中集集团推出的B股转H股方案,其意义显然不言而喻。
沪深两市退市新政开始实施之后,A股中的绩差股以及ST类公司并没有出现首吃“螃蟹”者,倒是B股市场中的闽灿坤B几乎不幸成为“退市第一股”。若非深交所的出谋划策以及上市公司实施紧急停牌,闽灿坤B或许已经“倒下”。事实上,闽灿坤B的遭遇不仅说明退市新政开始发挥威力,B股的何去何从更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中集B股转H股的构思,至少为与其有类似背景的A+B型或纯B股公司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为这些上市公司解决B股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尽管如此,中集B股转H股方案同样受到市场的质疑。根据方案,中集集团为除招商局国际、COSCO及其关联企业Long Honour之外的全体B股股东提供了现金选择权或继续持有两种选择。而作为境内自然人的B股持有人,如果在H股开户则存在明显的法律障碍。一旦其持有的中集H股股份通过国泰君安这个名义持有人的共同帐户卖出之后,不再有买入权限,而且其资金也将被汇回国内,那么,一来原境内中集B股持有人将不能再次持有价格相对更加便宜的H股股份;二来其或许会支付两次交易费用,并且还可能存在因汇率问题产生损失,进而导致其权益受损。
在中集B股转H股方案中,其提供现金选择权的价格为9.83港元,仅仅只在中集B股停牌前收盘价格9.36港元基础上溢价5%,这样的溢价比例明显偏低。实际上,中集B复牌后,股价已出现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截至上周五,其收盘价格已达9.96港元,也使所谓的现金选择权失去了意义。境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私有化时,其溢价动辄高达40%-50%,中集B由第三方提供的现金选择权溢价涉嫌“坑爹”。
另一方面,受中集集团推出B股转H股方案的影响,复牌后中集A与中集B走势却出现了“背离”。与中集B上涨达6.41%相比,中集A最大下跌近16%。虽然其中存在停牌期间因A股大幅下挫而出现补跌的因素,但中集A的投资者“躺着也中枪”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中集B股转H股,其A股投资者也是埋单方。
上市公司推出的任何一种方案,都应该顾及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通过对方案的精心设计,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或是为第三方进行利益输送,都应该被叫停。对于中集推出的B股转H股方案而言,类别表决时应全部由中小投资者参与,第一大股东招商局国际、并列大股东COSCO等均应“靠边站”。否则,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能得到保护。
中集B股转H股 谁成埋单者?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