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朝地产金融转型的启示(8月22日)


 

房地产,这个曾经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从为拉动经济立下汗马功劳卓著的元勋变成了百姓眼中的过街老鼠,成为难以驯服、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

从官方到民间,对房地产都是爱恨交加。爱的是在拉动GDP与让自己的血汗钱有个让人稍微安心的投资去向方面,房地产依然是难以舍弃的第一选择,恨的是这个投资越来越让人觉得不踏实,想要变现竟然是颇费周折。

在房地产调控之下,市场持续低迷。虽然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但每次回暖的苗头都遭到更有力度的调控手段打压。在政府公布的70个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景气数据之中,价格上扬的城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

从市场的角度看来,房地产的供需两旺才是真正的曙光,就如那句经典的古语所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我们一直没有丧失希望,但依然有越来越多的房企倒在了黎明之前。

 

818日,有媒体称南方某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下定决心撤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型资本运作,公司近期将遣散近千名员工。除遣散员工、转让地块之外,该房企还将出售旗下的酒店等商业地产项目,以获取现金进入到资本运作市场。

无独有偶,经常与贾春宝有业务往来的某个房地产投资集团总裁,前段时间从集团消失,再联系的时候,他表明自己已经悄然辞职,放下集团的重任,并正在筹备自己的投资基金。

相比于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无疑需要更精干的团队,虽然涉及的都是钢筋水泥所堆砌而成的固定资产,但含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从设计规划环节到包装营销环节,再从销售平台与管理机制,到资本运营与法人治理结构,房地产开发商都非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甚至某些成熟的开发商拥有成熟的品牌。但开发商跟金融机构相比,还是显得冗员比较多。毕竟金融企业之中,核心资源在于手中所拥有的真金白银,而并非面对市场与产业的人才团队。

 

房地产行业既有冯仑、易晓迪之类的哲学家与思想者,也有张宝全那样十个在追求艺术的人,还有潘石屹那样具有娱乐传媒细胞的人物,有专门喜欢跟老潘说“对口相声”的大老粗型的任志强,当然还有跟政治走得很近的孟晓苏、刘晓光、许家印之类的人物。

虽然同样都很注重自身形象,但一个地产大佬跟一个金融巨子相比,形象总是更加个性化一些。一旦进入到了金融领域,就势必需要把个性化收敛一下,让自己时刻正襟危坐,保持理性而沉稳的形象了。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生存在产业链之中,政策所打压的也仅仅是行业的某些环节。而且一些环节出现阵痛与伤害,或许刚好是另一些环节的绝佳机遇。这就宛如人体,在某些器官发生病变甚至功能丧失的时候,另一些器官的功能就会更加强大。

体现在房地产领域中,比如企业市场营销出现僵局,开发商就会在融资方面舍得投入成本,用输血来保障机能不至于全部丧失,当融资来的血液足够充裕的时候,就会加大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推动造血机制的机能完善。

从另一个角度,房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会加大出租运营方面的力度,或者是打大折扣进行整售,甚至将整个项目都盘出去。这就是并购与资本运营层面的事情了。

 

房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的消息引发了无限遐想与猜测,在很多人都在互相猜测。究竟是谁在退出,谁在挣扎,谁扛不住了,谁在制造恐慌的氛围?一时间恐惧之氛围逐渐从这个消息中扩散开来。但遣散员工与出售地块,从行业中淡出,总归不是什么值得张扬的荣耀事情,所以涉身其中的纷纷把自己澄清。

贪婪与恐惧,都是人的心理作用,但恐惧本身的破坏力比现实更为强大;而贪婪也往往会让资源出现瞬间的稀缺,并加大相应人员的恐慌,加入到对有限资源的掠夺之中。

总是有那么多的兔死狐悲,有那么多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在传导恐慌情绪的时候添枝加叶,添油加醋,就如郎咸平、谢国忠、牛刀之类的房地产与财经领域的精英人士,用自己的角度与理性的分析,让恐慌氛围蔓延。

其实那刚好是行业在洗牌,我们看不清幕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到底来自哪里。是真心希望降低门槛,让没有资格成为房奴的人,尽快进入到房奴的行列,还是响应政府的号召,让房地产的发展更为稳健一些?!

当然或许精英评论家们是成为外资加快进入中国房地产业的开路先锋,也未可知!如此则是为了外资谋取利益最大化,则成为同胞的罪人。

 

在战时经常会出现应对各种打击的演习,用以应对真正面对的时候,不至于出现恐慌与手足无措,但那更多的是对人内心的折磨;在战争之前,也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军事演习,那更多的是演练团队之间的彼此配合。其实更多的时候,恐慌本身比结果更可怕,因为那会让相关的生命预先体会到垂死的感觉。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然接受并喜欢为自己提前举办葬礼或者是亲友告别会的,并不是每个濒临死亡的人都有闲心发表面对死亡的感言的。但恰恰总是有人无厘头到了极点,一定要将人的各种心理玩弄够了才放弃。

 

其实从开发商群体中退出来,未必就意味着死亡,而仅仅是企业战略调整,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房地产开发商转型做地产金融,本身就意味着对短期内的市场回暖渗透出了悲观态度。因为相对于短期市场,长期市场收益更值得期待一些。

其实地产原本就是金融中的一部分,从土地到房子,都是金融机构所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不管是在开始的开发贷款,还是随后的买房按揭,甚至到不良资产的处置,次级贷的资产证券化,都跟金融息息相关。

有些是希望用资本获取更为优质的土地,有些是希望用资本的力量,抄底价格收购开发商的优质资产。或者是为资本寻找更为优质的放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