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及特产资源开发行业基本情况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坐落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是东北亚几何中心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城市。全市幅员面积2.7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辖45县(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5个省级开发区。此外,正在建设的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项目。2011年,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45亿元。

得益于长白山、松花湖的灵秀之美,吉林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长白山特产资源富集的几大城市中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林业用地1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5%。可开发的经济动物405种、经济植物1350种,其中人参、梅花鹿、林蛙、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势头强劲。吉林省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标准化种植主要集中在长白山腹地,产量占全国85%、全球70%左右,桦甸市二道甸子建有中国长白山棒槌营国家野山参标准化示范区;梅花鹿全省饲养量达49万只,占全国50%左右,吉林市是吉林梅花鹿的主要产区;吉林市林蛙是国家确定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中心产区,舒兰市被国家科委确定为“中国林蛙种苗示范基地”,桦甸市被吉林省林业厅确定为“中国林蛙科技示范基地”和“林蛙产业化示范基地”;食用菌主要以黑木耳为主,蛟河市黄松甸镇2009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称号,2012年全镇栽培黑木耳2.5亿袋,木灵芝和其它菌类1000万椴,预计实现产值5亿元。

吉林市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要优势产业发展,其中长白山特产加工被确定为农业产业化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60多家,销售收入达到400多亿元,以特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62家,年销售收入56亿元。

吉林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电力总装机容量472万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耕地总面积66.5万公顷,粮食年产量在400万吨以上,是东北水稻、玉米的主要产区和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辖区内土地资源丰沛,特别是在建的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园区内达到了“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3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具备承接百亿元项目的能力,已经有北京王致和、四川米老头等大型企业落地建设。此外蛟河、舒兰、磐石、桦甸等县(市)也都将特产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吉林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和农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