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林:电力安装反垄断必须制度重构


渝中区人大代表,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管理协会会长曾庆林认为,目前本市电力承装修试工程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垄断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改革,对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的信息管理、工程审批和验收进行制度重构,让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能够和电力公司的三产企业进行平等竞争。

曾庆林:电力安装反垄断必须制度重构

     反垄断:信息披露是前提

  问: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工程,每年的市场规模高达500-600亿元人民币,但是绝大部分被重庆电力公司旗下的三产公司拿去,民营企业的份额不到十分之一,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曾庆林:主要还是电力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制订和审批行业发展的游戏规则,又常常不按照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出牌。在电力公司部分领导的眼里,电力垄断是国家赋予的,国家电网和供电公司在这个市场有天然的控制力和优越感。同时,重庆电力公司和旗下的三产公司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系,即三产公司是电力公司的小金库,这就导致了其在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的审批和验收环节对民营企业进行百般刁难,双方争夺的是利益。

问:你觉得电力承装修试工程领域反垄断的前提是什么?

曾庆林:前提恐怕首先是信息公开,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电网负荷层面的信息公开披露;二是重庆电力公司对承装修试工程的审批和验收流程面向社会公开;三是全社会的承装修试工程,凡是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社会公开招标,特别是社会公共工程,公租房工程。比如重庆市内主要的电网的负荷情况等信息,就应该对社会进行披露,这样在这个市场里竞争的相关主体才知道,那些电网已经超负荷了,那些电网还可以进行就近体接搭火。

问:电力公司为什么应该公开披露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的相关信息?

曾庆林:首先,电力资源是公共产品一方面关系到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不是电力公司的私产;其次,电力公司的电网实际上属于全民所有,其建设费用是由国家向用电客户收取电费后拨出实施。电网在性质上和高速公路、高铁是一样的,具有客观存在性,只有信息全面公开或者有条件向参与的市场主体公开,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问:有人认为电力能源关系到国家安全,信息不能公开披露?

曾庆林:这是利益集团的借口,目的是独占资源,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好像我们的电网关系到国家安全,属于国防机密,实际上电力生产和输出的各个环节几乎是透明的,比如一个电站配备几台发电机组,网络输送多大的能力,其实国际势力通过卫星拍摄的照片就可以搞得一清二楚。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用传统眼光来看了,中国的银行领域不是都允许国外的投资者参股或者独资吗?

制度重构是核心   齐抓共管是基础

问:承装修试领域的垄断是怎么形成的?

曾庆林: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两个方面:一是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二是涉及利益太大,既得利益集团不愿轻易放手。 

国务院曾于2002年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5号文”),定下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改四大步骤。按照这个方案,电价的形成机制应该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即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输、配电价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销售电价以上述电价为基础形成,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机制。

然而,现实中,电价形成机制却成了“管住两头,中间不管”。电网公司控制了输配售三个环节,盈利靠的是“吃差价”:压低上游的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提高下游的电力消费者销售电价。“5号文”确立的改革方向推进的非常艰难。在2002年底“厂网分开”已在完成之后,2011年随着“中国能建集团”和“中国电建集团”两大辅业集团的挂牌,“主辅分离”才实现实质性突破,而这一步就用了近十年的时间。

如今,电改第三步成了业界目光的焦点,围绕着“输配分开”的争议也一直不绝。201163日,由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由发改委牵头,“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完善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择机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显然,国家有关部门仍然决心继续推进以2002年“5号文”为指导方向的电力体制改革。

但直到现在,输配的独立核算仍没有成功推进,输配电成本长期无法厘清。此前曾在东北等地开展的直购电试点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业内人士也都将矛头指向了电网公司。

问:电力承装修试工程领域的垄断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曾庆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垄断导致了高价格,电力公司的三产企业进行工程施工的价格一般会比民营企业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这就导致重庆每个老百姓只要需要用电,都会多支付大量的电力安装成本;另一方面是导致电力承装修试工程质量无保障,三产企业所有工程的审批和验收,都由其母公司来完成,相当于是在内部循环,缺少监督。

问:你觉得这一领域应该怎么进行制度重构?

曾庆林:整个电力承装修试领域的制度重构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在进行了信息公开之后,还需要有三个步骤:一是电力承装修试工程的审批应该由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供电企业、承装修试行业协会共同组成专家团进行审批,改变电力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不合理局面,凡是有电力公司三产企业参与的工程招投标,电力公司的专家团队应该主动回避;二是电力承装修试工程审批作为一项行政权力,其审批的地点不能在电力公司这个企业内,应该将这一审批权力执行的地点选择在县级以上的行政服务大厅;三是,在国家电力输送网络建设不足的领域,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区域或局部的电网建设领域,允许电力承装修试企业参与对终端客户的销售和服务。

问:除了制度重构,你觉得改变重庆电力承装修试市场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曾庆林:制度重构是核心,齐抓共管是基础。在完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制度重构之后,最为重要的是齐抓共管。在一个社会公共产品市场,参与的主体越多越利于利益的平衡,越利于把公共产品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越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