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速度至上,企业质量之殇!


 品牌速度至上,企业质量之殇!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是什么可以让石子浮在水面上?是速度!对于企业而言,速度可以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于是,“速度至上”成为企业行事的“原则”,“萝卜快了不洗泥”就成为这种方式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随之,各种质量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从乳制品到白酒行业,再到承载城市运输的路桥,一个星期之内,问题集中爆发。
 
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蒙牛等乳制品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走入了质量的怪圈,是不是就被曝出某种产品质量不过关。从表面来看,这次的事件是单个经销商的行为,但是,这些被蒙牛总部批准的经销商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文化的诉求。蒙牛随后虽然提出回收产品,但是,丝毫没有表示赔偿,仅仅表示歉意而已。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于8月2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致辞中表示,在行业发展取得进步的同时,中国乳制品行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乳制品篡改生产日期的风波还没有平息,白酒行业就陷入了“勾兑门”的潜规则。8月23日,古井贡酒披露了2012年中报,在中报“重大关联交易”一栏中显示,古井贡酒从附属企业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购入约6596吨酒精,引发了市场人士对古井贡酒涉嫌用酒精勾兑所产酒品的猜测。
 
古井贡的“勾兑门”导致公司股票连续下跌,继而带动白酒板块下挫。酒企利用国家允许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条文,大量勾兑白酒提高产量可以说是行业的“潜规则”,曾有新闻报道,茅台镇上运送食用酒精的车穿梭不息。比起耗时耗力的纯粮酿造,食用酒精勾兑可以不间断生产,大幅提高白酒企业的生产速度、提高出产数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8月24日清晨,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因为“超载”轰然倒塌,事故之后,竟然找不到责任人。用18个月的工期完成了原定36个月的计划,创造了吊桥的速度奇迹。速度至上的原则下,在通车14个月后,终于承受不住“质量”的负荷,惊醒了睡梦中的哈尔滨人。
 
有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8月13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堤溪沱江大桥在竣工前出现整体坍塌,导致64人遇难、4人重伤、18人轻伤。根据事后公布的调查结果,事故原因之一即州政府要求赶工期,向“州庆”50周年献礼。2009年,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强调“严肃工期调整”,并且“严禁领导干部不顾客观规律随意干预工期调整”。
 
2008年以来,随着4万亿的投放,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快速发展的别后,也隐藏了质量之殇。高铁站修通不到10天,几千平方米的地砖就被敲碎重新铺设;高速公路通车不到半年,路面上就大洞小洞不断被誉为“地洞高速”;有的地方桥还没修完,就坍塌了;公路新通车一天,路面就出现了塌陷。速度可以让石子短时间的漂浮在水面,但终归,石子是要落入水底。对于食品行业、路桥建设,快速度可以带来短时的荣耀,但问题还是会暴露无遗。追求速度的同时,不要让质量成为“伤痛”。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质量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国有品牌尽管步履艰难,但在激烈的竞争中也蹒跚着崭露头角。遗憾的是,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耐不住寂寞的铤而走险,着实让具有民族精神和想支持民族工业的老百姓因三鹿毒奶粉、三聚氰胺等对中国著名牛奶品牌产生怀疑和恐惧;因其他地方螃蟹到阳澄湖“洗澡”而对“阳澄湖螃蟹”产生怀疑;十有八九喝了茅台对其是否为真心里没底;被网络揭露的玉石和翡翠造假工艺使得很多佩戴昂贵首饰的人士心里不是滋味;不计其数的品牌仿冒或假冒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为什么我们也贯彻国际管理标准,而我们的管理却还是这么没有质量;为什么我们经常考察和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而我们的管理却还是中国特色的低质量。这是为什么,好像很多专家学者也产生过疑惑。然而我们考察一下中国质量人的生存状况,就知道为什么中国质量是这么差的根源。我们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却不知道“质量同样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命”!
 
全球统计表明:“质量代价”高达企业税前利润的3~5倍。“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绝不是某些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简单装配”。今天的中国,只有坚守“中国制造”的兴国之策。并不失时机地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方可承担起中华民族崛起之使命,而蜕变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从“制造数量”向“制造质量”的跨越,也就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质”的跨越。质量问题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做事情的人,在于做事者的思想和态度。解决质量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质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吗?出现质量问题怎么解决?欢迎进入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质量管理课程,寻找全面解决方案。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接受采访时称,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是,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来抓的人却并不是很多,很多企业家受暂时、短期的利益所驱使,以次充好,不能保证产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而这样的企业一般只会兴盛几年,便会逐渐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目前中国的所有的管理者都面临着同样的“质量问题”——无论你是政府官员或公务员、医院院长或科室主任、大学校长或院系主任,还是科研机构的负责人、电台电视台的负责人、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甚至公园和博物馆的负责人,作为管理者,你都必须要去思考如何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组织管理质量以及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问题。无论你是否了解质量,是否愿意理解质量,它都时时刻刻影响着你的言行和思维,尤其是你的重大决策!
 
管理无处不在,但管理的质量才是关键。毕竟,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跨越的阶段,迫切地需要正确的概念、适宜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卓有成效的行动。这必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甚至是全球经济与政治力量发展的战略格局。历史上尚无这么多人在思考与实践着质量,也似乎表明所谓的“质量世纪”并非虚构。
 
全球统计表明:“质量代价”高达企业税前利润的3--5倍。“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绝不是某些经济学家们所谓的“简单装配”。今天的中国,只有坚守“中国制造”的兴国之策,并不失时机地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方可承担起中华民族崛起之使命,而蜕变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从“制造数量”向“制造质量”的跨越,也就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质”的跨越。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根。谭老师之前的讲座多次讲过,品牌的质量不是来自权威部门评出来的“金牌”,“银牌”,也不是所谓的“强生”——这类全球品牌。而是顾客用他们的“货币选票”和他们的信任塑造出来的,优良的品牌质量是品牌赢得顾客忠诚取之不尽的源泉。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的质量和体现的质量,是二者的综合体现,品牌本身的质量是由品牌质量所代表的,而品牌体现的质量则是由顾客消费品牌产品所获得的感受或体验来表示。
 
我国自建国初期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第七次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成了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邓小平同志说:“工业生产,包括出口产品,中心是要抓产品质量,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党的第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少企业产品质量低劣,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产品质量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同样反映了这个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生存。
 
世界先进国家的质量管理范例也多次证明,质量就是竞争力。早在1983年的美国白宫生产力会议上,就开宗明义地确定了质量的概念——“对一个组织的质量衡量方面的管理与其他任何方面的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包括战略的形成、目标的制定、行动的完善、计划的不断执行以及运用控制系统对信息反馈进行监控并采取的相应行动。”
 
谭老师曾在北京北四环路南边的小商铺前看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德国品质,绝对放心,日本原装,品质保障”,对自己震动很大。而最近在超市里看到大家在乳制品面前挑挑拣拣,拿起来、放下,又拿起,再放下。而这次强生质量门事件后,大家在婴幼儿药品、婴幼儿用品前也会挑挑拣拣,拿起来、放下,又拿起,再放下。显然,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质量是信任的标志和诚信的象征。这恰恰触及到中国制造的软肋,同时,也从中透照出“中国品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