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市在绿色食品货架前,悬挂出“绿色食品认证公示”,其中包括产品名称、标志编号、生产商等信息,让市民明白消费。(人民网·天津视窗8月7日电)
一提到“绿色食品”,就会触动人们的神经,是因为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进行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现实生活中,地沟油、农药残留、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防不胜防,食品的安全性大打折扣,所以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关注与需求大大提高。据资料,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每年都超过百亿元。尽管它们的售价普遍比同类食品高出20%以上,但其市场占有率仍然在日益扩大。
有人曾预测地球人类毁灭方式可能有两种:一种可能是战争造成人类毁灭;一种可能是环境破坏造成人类毁灭。这里的环境破坏,也包括人类的食物链有可能遭到环境破坏,以致人类无法生存。尽管这种毁灭方式可能来得有点慢,但也的确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与寿命,这不是危言耸听。
如今,人们开始生产、关注并享受绿色食品,本来是一种社会进步。但笔者发现,随着“绿色食品”生产商、经销商应运而生,什么绿色食品评审会、鉴定会、认证机关,也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冒出来。有的只是认钱,并不认你绿色不绿色,此类借“绿色食品”,偷梁换柱的作法,更具欺骗性。
当然市场上也出现了打绿色食品擦边球的案例。如,前些时媒体报道的,听音乐的猪成了绿色安全食品的由头。这种听音乐猪的价格高达每斤398元。如果说听音乐的猪肉可涨价,那听音乐的牛肉也可涨价,如此一来,所有可食动物就都有涨价的理由了。
如果让听音乐的猪肉涨价,那学音乐、弹钢琴之人的确就不怕失业了,因为以前音乐与钢琴只有人在欣赏,如今猪也在欣赏。再说,听音乐的猪身价百倍,那吃了听音乐猪之肉的人是不是同样也身价百倍呢?不得不让人也产生联想。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绿色食品”这个马夹那么光鲜,其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利“字作祟,谨防“绿色食品”穿马夹打擦边球刻不容缓。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吉良
谨防“绿色食品”穿马夹打擦边球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