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帖(46)
2006-11-10
一个可乐瓶的寓言
一,从蛇到可乐
创世的第六天,上帝用泥土造亚当,又为他造出伊甸园。亚当朴素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在伊甸园应有尽有。但亚当很寂寞,于是上帝取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夏娃。上帝在伊甸园里栽下一棵智慧树和一棵生命树。吃了智慧果,人就会像上帝一样智慧;吃了生命果,人就会像上帝一样不朽。上帝要求亚当不要吃智慧果,亚当同意了。这是上帝和人最初的约定。上帝离开伊甸园后,亚当和夏娃遵从约定,一直天真而单纯地生活着,直到一条蛇从地里爬出。夏娃过腻了伊甸园幸福而平淡的生活,欲望在心里蠢蠢欲动。于是她被蛇缠住了。“上帝果真说了不能吃智慧果吗?”“是的。跟亚当说的。”“吃了智慧果并不一定会死?”“……上帝为什么要禁止我们吃智慧果?”“上帝不让你们吃智慧果是担心你们和他一样智慧。”经不住蛇的诱惑,夏娃吃了智慧果。经不住夏娃的劝说,怕老婆的亚当也尝了一颗。秋天,上帝到伊甸园巡视。发现亚当用树叶遮住自己的下身,而夏娃因为害羞躲藏起来。上帝顿时明白了一切。——知道羞耻,说明他们偷吃了智慧果。于是,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
离开伊甸园,生存环境变得极端恶劣。在生存的严峻和残酷中,在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较量和斗争中,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在不断增长,贪婪也在不断蔓延和发展。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欲望,人类不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再将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希望僭越上帝成为自然的主人。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人类发明了石器、铁器,发明了手工工具、机器和自动化体系……为了提高运输的效率,人类发明了轮子、牛车、马车、汽车、火车、飞机……为了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人类发明了文字、纸张、电报、电话、互联网……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但人们并不幸福;交通越来越便捷,但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遥远;信息传递越来越快捷,但人们越来越难以相互信任和理解。占有资源和财富的欲望导致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生,但私有产权制度既没有消弭贪婪也没有平息纠纷。竞争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在助长人们欲望的扩张,人与人之间温馨的情感让位于冷漠的利益。人们越想改善生活,生活愈加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
先前,看到人类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上帝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为自己子民的成长而自豪。忽然间,上帝忧伤地发现,人们脸上没有了天真,没有了笑容。上帝恐惧地看到,他的互为兄弟的子民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竟然相互倾扎,大动干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郁闷中,上帝睡觉去了。不知多少年过去了,熟睡的上帝被一阵浓烈恶臭的酒气熏醒。原来,失去了自我的人类在恐惧、孤独、紧张、郁闷、烦躁、忧虑和神经质中染上了酗酒的恶习,从台伯河到地中海,水面上漂满了秽物,恶臭冲天。上帝皱了皱眉,他有些厌恶。上帝不忍心看着人类在浑浑噩噩中毁灭,他们毕竟是他的子民。看到药剂师约翰.思蒂斯.彭伯顿的果酒生意异常兴隆,上帝想到了一个将人类从酒精中解救出来的主意。乘彭伯顿睡觉的时候,上帝将他酒瓶里的酒倒出,换上止咳糖浆加苏打水。次日,彭伯顿无意中喝了一口,顿时感到一阵透彻心扉的清爽。这样,新型软饮料“可乐”诞生了。“可乐”以一种健康的形象迅速风靡大街小巷,成为时尚饮品。尽管还有一些人留恋酒精,但上帝明显感到空气清新了很多。
上帝拿来一瓶可乐一尝。“味道好极了!”兴奋异常的上帝忘形地将可乐瓶抛向了空中。
二,上帝送来的可乐瓶
话说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后,担心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下能否生存。为了保险起见,为了使他的造人计划得以完成,上帝又在现在非洲中部卡拉哈里地区造出了一群人,他们自称“布希人”。上帝没有忘记给布希人缔造一个伊甸园,那里有丰盛的植物为人们提供食料,有众多的动物为人类提供陪伴。当然,上帝也没有忘记载下一棵智慧树和一棵生命树,树下还有一条蛇。也许是上帝缔造卡拉哈里伊甸园时还沉浸在对亚当和夏娃背约的痛苦中,他没有注意到卡拉哈里处于赤道附近,将终年受到强烈的太阳直晒。不久,在太阳的暴晒下,智慧树和生命树死了,而那条蛇在树死之前就被一头大象踩死了。这样,布希人幸运地避免了邪恶的蛇的诱惑,能够保持天真纯洁的生活。
由于上帝的疏忽,布希人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卡拉哈里降雨量很小,由于缺水,很多植物死了,很多动物跑了。可布希人是天下最知足的人,在他们看来,这里仍然是天堂。他们通过收集露珠和榨取植物汁液来获得水分;通过捕捉虫子和采集果实来获得食物。在他们心目中,上帝每天都在默默地注视并保佑着他们。他们生活中微薄的一切,都来自上帝慷慨的恩赐。布希人的世界充满了美和善。邻里和睦,夫妻恩爱,父慈子孝。他们从不惩罚小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地成长。他们关爱妇女,懂得欣赏女性的美丽和勤劳。他们尊重长者,老年人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对自然界没有过多的奢求,一切够用就满足。他们愉快地劳动,悠闲地生活。这里没有犯罪和刑罚,没有警察和官员,没有老板和穷人。这里没有所有权的意识,整个大自然是他们的共同家园和生活资料来源。他们共同生产,协作劳动,按需分配。尽管产品供给极端贫乏,物质生活极端艰苦,布希人仍然以为自己是天地间最幸福的人。在这里,有着最纯洁的感情,最灿烂的笑容。他们满意自己幸福的生活,感激上帝特别的眷顾。但是,有一天,布希人的幸福生活被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改变了。
那天,布希人凯1走在打猎回来的路上,随着一阵呼啸,上帝无意扔出的那只可乐瓶落在他的面前。多么神奇的东西啊!它像水一样透明,像霞光一样灿烂。尽管不知道这是什么,但凯相信,这样神奇的东西只有上帝才能造出,这一定是上帝赐予布希人的礼物。凯将可乐瓶带回部落,整个部落震惊了,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美好的事物。可乐瓶牵动着所有布希人的神经。入夜,围坐在篝火旁,可乐瓶在人们手中传递着,每个人都想多把玩一会儿。可乐瓶传递到聪明的帕布手里,他用它吹奏出美妙的音乐。随后,人们发现,这个奇妙的东西可以成为一件称手而省力的工具:其形状和重量正好用来擀皮,其光滑圆润的瓶口还可以在头带上印下美丽的图案。人们每天都能发现它新的用途。作为他们见过的最硬和最光滑的东西,可以用来捣碎食物,压榨汁液……作为一个轻巧而决不渗漏的容器,可以用来收集和盛放植物汁液……
没有可乐瓶的时候,人们有很多简陋的工具可以使用。自从有了可乐瓶,它就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离开它,人们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人人都想占有它而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于是,布希人的历史被改变了。若干“第一次”纷至沓来:第一次有一件东西不能分享;人们第一次对上帝发出抱怨——为什么只送来一件这样的礼物;第一次产生了妒忌和仇恨的情绪;第一次出现围绕一件物品的争夺和打斗……
三,可乐瓶塑造了一个世界
凯忧心忡忡。他的脸上失去了灿烂的笑容,忧虑占据了他的心灵。
可乐瓶的出现,给布希人带来了快乐,但随后是更多更大的麻烦。最恐怖的是,人们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从未有过的自私、妒忌、仇恨开始侵蚀人们纯洁善良的心灵。当两个女人为争夺可乐瓶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凯想到将它归还上帝。但布希人对上帝有着绝对的信任,他们相信上帝送来的礼物总有它的用处和好处,所出现的一切问题只是因为管理和使用分配的不当。如果采用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分配方式,可乐瓶就能有效发挥作用,而不会引起矛盾和纠纷。经过彻夜讨论,布希人决定成立一个由凯、帕布和历苏组成的“圣瓶管理委员会”,负责可乐瓶的管理和使用分配工作。管理条例规定:“圣瓶”是上帝赐予布希人的礼物,属于全体布希人共同所有;任何人有平等使用圣瓶的权利;圣瓶白天交由各个家庭轮流使用,晚上交还管理委员会保管;使用圣瓶过程中发生的纠纷,由委员会进行仲裁。这样,布希人有了历史上的第一个权力机构和管理制度。
在“圣物管理委员会”的精心管理下,可乐瓶被有序和有效地使用着。但是,布希人生产生活中的紧密无间被可乐瓶破坏了。每一天,布希人都分为使用可乐瓶的家庭和不使用可乐瓶的家庭。共同生产和协作劳动由于可乐瓶的介入不再完整。随后,人们越来越多地单独。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人总是能收获更多的猎物和果实,而体弱多病、经验缺乏的人很难单枪匹马获得食物。起初,人们还将单独生产的食物堆放在一起共同消费。逐渐地,有人将一部分收获物带回家里,或者在野外自行消费。按需分配和共同消费受到了破坏。有的家庭积累了一些食物,在不急于外出劳作的日子,他们开始将自己的窝棚修整得更加安全和舒适。私有财产观念开始形成了,布希人分成了富人和穷人。一开始,穷人在食物匮乏时,就向富人索要。慢慢地,富人们发现,如果将食物无偿送给别人,第二天他们就得外出劳作,就不能休息或者修整自己的窝棚。于是开始拒绝后者的要求。无法抵挡饥饿折磨的穷人开始在富人不注意的时候去偷取食物,于是,出现了针对财产的矛盾、纠纷和打斗。“圣瓶管理委员会”是布希人当时唯一的管理机构,此时,又承担起协调财产纠纷的职责。由于共同劳动、协作生产、按需分配和共同消费的制度实际上已经无法实施,布希人开始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针对已经产生的偷盗行为对生产生活的破坏,管理委员会作出了关于私有财产的若干规定: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任何人不经主人许可,不得侵占和使用别人的财产;偷盗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公开谴责。但是,饥饿的压力实在过于强大,以至有人宁愿接受谴责。人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看护自己的财产,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逐渐地,人们发现,利用私人力量保护私人财产成本太高,收效甚微,他们要求管理委员会承担起保护私人财产的责任。于是管理委员会组织了一只保安力量。这样,布希人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保安人员的报酬如何解决?另外,由于管理委员会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占用了越来越的劳动时间用于公共事务,自己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凯是布希人中最杰出的生产者,但由于没有多少时间从事自己的生产劳动,他的家庭已经下降到布希人中穷人行列。凯是仍然保留献身精神的少数布希人之一,但家庭生计的困难还是让他感到从事管理活动的得不偿失。凯的这种境遇在帕布和历苏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帕布和历苏因此对管理活动有所松懈。为了解决公职人员的报酬问题,管理委员会决定召开一次全体布希人大会。会上,人们一致承认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并在为公职人员提供报酬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决定,根据各家生产食物的多少,提取一定数量支付给公职人员。这就是布希人的第一个财政分配制度。财产私有制度的实施刺激了人们积累私人财产的积极性,布希人的贫富分化在加剧。财产共有和共同消费制度废除后,穷人的生计成为一个严重问题。穷人开始怀疑财产私有和贫富分化的合理性。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一切是上帝赐予他所有子民的。个人抢到的归个人所有,使人们处于差距悬殊的生存状态,违背了上帝的意愿。同时,布希人也明白,在财产私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再回到财产公有、共同消费已经不可能。他们切身感受到,自从私有财产建立以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确实得到了提高,物质产品确实比以前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确实提高了。凯认识到,解决目前贫富差距过大引起人们的不公平感及社会安定问题的关键不是退回到财产公有和共同消费,而是将富人的部分财富转移给穷人。经过布希人大会商议,决定根据富人生产的食物的多少,再提取不同的数量,用于周济穷人。这就是布希人最早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可乐瓶的使用还引发了布希人货币制度的建立。前已述及,根据圣瓶管理和使用规则,每一个布希人家庭都有平等的圣瓶使用权。当然,这种使用权是稀缺的。当某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放弃其权利,会要求接受这种权利的家庭给予补偿。某一天,轮到帕布家使用可乐瓶,帕布由于公务缠身,于是将这一天的圣瓶使用权转让给了另一家庭。作为补偿,帕布得到一块用可乐瓶口印出优美图案的蛇皮。此后,转让圣瓶使用权得到蛇皮作为补偿成为一个惯例。逐渐地,拥有圆形图案蛇皮的家庭开始用蛇皮交换其他物品。人们愿意接受蛇皮只是因为蛇皮可以交换到可乐瓶的使用权。逐渐地,蛇皮成为布希人的交换媒介物。这样,布希人有了历史上的第一个货币制度。
随后,一系列社会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了。
一只可乐瓶塑造了一个世界。
四,回到过去?
凯老了。
阳光还是那样的灿烂,但凯不再开心。
布希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井然的开展着,生产发展,物质丰富,经济进步。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利益替代了温情,竞争替代了合作;人们再没有灿烂的笑容,也没有开心爽朗的笑声;劳动不再快乐,而是成为一种负担;为逃避和舒缓生活的压力,布希人也开始饮酒了。凯越来越怀念他年轻时那个天真纯洁,其乐融融的时代。他知道,这一切变化,都是那只可乐瓶带来的。
想到这,凯忧伤的心里充满了怨恨和后悔。他怨恨上帝为什么要送给布希人一个偷走他们幸福生活的瓶子;他后悔自己将这个不祥之物带回了村子,后悔自己没有及早将它扔掉。也许,现在是将它扔掉的最后时机了。于是,凯拖着沉重的身子走到门口,大声喊道:“圣瓶在哪里?我要把它扔到天边去!”
这时,凯的小孙子走过来。“爷爷,圣瓶早就不在了。”
凯颓然坐到地上。是啊,圣瓶早就被毁坏了。
凯明白,布希人永远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生活了。
1可乐瓶的故事情节部分来自1980年博茨瓦纳出品的电影《上帝也疯狂》。
最新评论共有评论 2 条
访客 发表于 2006-11-14 00:00 删除1楼
历史是一个大球,不停的向前滚动,不停的重复以前历史上的事件,滚动过程中会沾染一些不同时空的尘土,历史之球每一次的重复都有不同的外衣。 历史的本质规律是没有改变的。
访客 发表于 2006-11-18 00:00 删除2楼
一个《上帝也疯狂》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东西来。社会只能允许进步,不允许后退。有些事发生了,即使引起的事因已不存在,事件的发生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