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改革不能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


  一边是连创新低的中国股市,另一边则是中国证监会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面对中国股市「重融资、轻投资」的市场氛围,内地管理层在今年启动了针对资本市场的新一轮改革举措,包括重新启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推出退市制度等。笔者近日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认为:近几年,股市长期低迷,可IPO融资和再融资数量和规模有增无减,一个个融资大鳄张着血盆大口在股市肆意圈钱,超募资金公司一共有一个,造成一方面巨额超募资金躺在银行账上花不出去;另一方面则造成股市资金大规模失血。 狂发新股、圈钱上瘾,A股恶疾早已被市场诟病。投资者“缓发”、“停发”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事实上,面对当前已经严重失衡的股市生态环境和失灵的股市市场纠错机制,希望市场本身来修正自己失灵只能是幻想,况且目前中国股市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食洋不化、不公平也不公正的“伪市场化”问题。.市场化是改革的手段而非最终目标,改革的最终目标需要时间去实现,目前针对股市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正确,它改变了过去市场中固有的顽疾,但单纯依靠市场化改革手段或付出较大代价。

  退市新规仍需进一步完善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带有强烈市场化特征的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退市新规出台后,绩差股并未大量退市,这种现象并不正常,说明退市新规仍需进一步完善,「有了退市规则就必须严格执行,很多绩差股就应当退市,美国市场之所以成熟,取决于其市场中大量退出的绩差股,这样市场才能剩下好的公司,绩差股不退市,中国的股市就上不去。」他说。

  李迅雷相信,中国股市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市场的国际化,在其中「资本项下开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及「股票发行制度从核准制变更为注册制」,是股市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什么时候「境内投资者可自由购买境外股票,而境外投资者也能自主投资中国股票」改革的目标就实现了。

  「今年以来针对股市的改革体现了市场化的方向,但改革不能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教授提醒,就目前股市实际状况看,当局的改革应注重市场化与行政调节相结合,「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来促进股市效率,同时改革还应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利于公平公正,有利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离开上述内容市场化就是一句空话。」

  完善投资者集体诉讼制度

  石建勋建议对退市制度进行补充,并在强调退市公司责任的同时,强化投资者的赔偿问题,进而完善「投资者集体诉讼制度」。宏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徐磊认为,市场化问题最终该用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若单靠市场化去解决风险巨大,特别是对中小投资者有很大风险,在集体诉讼不能真正有效抑制大股东恶意套现和违规行为下,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才是真正的保护。

  徐磊补充说,退市新规最大的问题是风险和利益的不对等,二级市场承担所有风险,但上市公司却不承担风险,上市公司若无对应的惩戒制度,就很难让退市政策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建议当局针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甚至违规行为推出一整套处罚措施,「如果当局在改革过程中不下定决心触及既得利益,中国股市的改革和创新就能难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