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视野下的七夕民俗
潘世东 左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读起这首诗,自然会想起那副凄美的爱情画面。其实,牛郎织女故事最初反应的,是汉水流域人民对劳动创造的赞美,对婚姻责任的重视,对朴素、真挚幸福的追求。
牛郎织女在历史文献中首次登台亮相,就是以天上的汉水——天河为背景的。古人相信“天人感应”,既然中国的中部有“汉水”,天空中央那类似合流的东西自然是汉水的影像了。故天河又称“天汉”、“云汉”、“星汉”或“河汉”。天汉和汉水是相通、相感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里的牛郎织女可能还没有确立恋爱关系,他们似乎是天上的童工,牛郎牵牛,织女织布,各司其职,默默劳作。
时间到了秦朝,这对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春心萌动,开始恋爱了。是牛郎穷追不舍?是织女主动表白,抑或两情相悦,今已无考。两人的爱情长跑好像也经历了一波三折,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有“取(娶)妻”条谈两人关系云“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不知是闹了三次分手,还是牛郎三次求婚遭拒。但爱情最终战胜了种种误会,在汉朝文献里,牵牛和织女终于结为夫妇,修成正果了。只可惜好景不常在,小两口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就被强行分开。关于他们美满结合又被强行拆散的故事也出现在记录汉水流域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其一年一度相会。
天帝本来是通情达理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他很愿意成人之美。但婚后的卿卿我我让这对小情侣沉溺于新婚燕尔卿卿我我的甜蜜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荒废了事业,连欠下的聘礼钱都迟迟还不了,天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两人被强行分开。即使如此,天帝也不是完全的不近人情,一年一见,也算是给点希望吧。
牛郎织女故事最初反映的是汉水流域人民对劳动创造的赞美,他们首次登台亮相,便是劳动者的形象。织女的辛勤劳作和高超技术打动了牛郎,当然年轻貌美楚楚动人秀色可餐肯定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爱情也感动了天帝,成就了美满的婚姻。可是当因为沉迷于爱情而耽误工作,又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从“牵牛星”到“牛郎”,从“河汉女”到“织女”反应的是小农经济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爱情诚可贵,劳动价更高。岂能因爱情而废劳动?不得不承认,从根本上说,牛郎的老丈人还是更有道理的。
即使“七夕节”的本意,也反映了汉水的居民们对于劳动的尊重。七夕原名“乞巧节”,实则堪称中国的“女性劳动节”。乞巧之俗发源于汉朝的南阳,《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褛,俱以习之。”女同胞们公认织女具有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处女神的神性,信仰和祭祀织女能够获得如织女一样高超的女红技术,它反应的核心价值,是对汉水女性的高超女红技术的钦佩和追求,是对劳动技能的尊重。当我们今天谈“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步汉朝居民们的后尘了。
与今天“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意曾经拥有”的注重感官享受的西餐式爱情相比,汉朝居民显然更加倾心于平淡但美好、富有营养的中餐式爱情。汉水人民对婚姻幸福的理解不是爱情进行的多么轰轰烈烈,而是在劳动创造中体验朴素而真挚的幸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和和美美——是不是很像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汉水先民对婚姻观念,相对应感情基础,更重视家庭的责任。爱情诚可贵,责任价更高,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相守终身,至死不渝,即使每年只能相见一次,也要永远延续真挚的感情和家庭的责任。其中责任至上的观念在七夕传说另一原型《诗经·汉广》中也有体现。年轻的樵夫遇见女神般的游女,她美得让人是丧魂落魄,无法自持;却又是可望不可即的、可思不可求的,任何非分之想都是对圣洁的玷污,没有热烈奔放,海誓山盟的爱情表白,没有含情脉脉、幸福羞涩的爱情承诺,卑微的樵夫最终选择悄无声息的沉默,静静的离开。
作为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集中呈现,七夕传说无疑给这一原本有些平淡爱情增添了许多绮丽乃至玄妙的色彩。七夕传说从产生到基本定型,基本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在那个时代,男女婚恋是比较自由,天帝惩戒他们的原因并不是身份原因,而是他们的“失职”。对这一惩罚,即使用我们今天看来,虽有些过火却也无可厚非。魏晋以后,故事渐渐走出汉水,传向全国。宋朝以后,婚嫁观念日趋保守,青年男女逐渐丧失了自由择偶的权利,牛郎织女故事才渐渐被赋予反封建,争自由,追求个人自由的文化内涵。牛郎织女故事在生成过程中深刻地烙下了汉水文化的诸多印迹,集中反应了汉水人民的道德追求和审美情趣,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吸纳众多的汉水文化元素,牛郎织女故事才充满了绮丽的迷人色彩。
对七夕传说简单的历史考察让我们对汉朝这个特殊的开放时代充满了神往之情,这一美好的时代我们已经无法回去,然而,我们却可以在七夕传说中体味这一美好,甚至前往七夕传说的诞生地,郧西天河,去一品“牛郎织女”的魅力。或者仅仅是掩卷遐思,也是有趣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