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烟草救灾慈善


  目前彝良县已经接收中央各部门捐款7000余万元,省级部门捐款6223万元。云南省下拨的救灾物资已经发放完毕,国家相关部门下拨的5000顶帐篷已经发放2800顶。国家民政部紧急调运的20000件棉大衣昨日抵达昆明,运往灾区。

  云南彝良震灾,进入大规模的赈灾阶段。据来自云南省发改委的消息,9月9日,在中央财政拨付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10.5亿元的基础上,国家又追加下拨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当然,要让灾区民众恢复重建,恐怕还有相当多的资金缺口。

  在此情形下,云南省发改委还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增加40万大箱卷烟生产指标,可为地方增加6亿多元税收,将全部用于灾后重建。云南是烟草大省,根据本地实际实施自救,公众本欲给予掌声。可是增加烟草生产指标,用以灾区重建,这种政府主导的重建慈善似乎变了味道。

  烟草之害,众人皆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民拥有国,烟草带来的收益与烟草导致的各种成本极不相称,这是常识。云南申请增加烟草生产指标,或许真的能为本地灾民多增加6亿元的重建资金。但增加的40万大箱卷烟,又贻害了多少烟民,衍生的医疗和社会成本又是多少?本地获益贻害他方,这绝非高尚的善举,而是损人利己。如此之善,不值提倡。

  而且,彝良有难,八方支援。面对全国同胞的大爱慈善,灾区地方政府应以感恩之心相待,而不是在全国各地多售卖本地烟草。值得一提的是,从汶川地震到甘肃舟曲泥石流,全国同胞每次都是报以无私的爱心,中央财政也是毫不吝啬地救助。可是从事后的审计观之,灾区地方政府并未将救灾资金全部用在重建的“刀刃”上,汶川灾区有些地方在搞些华而不实的旅游工程,有些办公大楼也建得巍峨奢华,而有些灾民的尚未分到重建房。

  正因为如此,善良的国人在彝良地震发生之后,依然倾尽爱心的同时,也不会再盲目地加入到运动式慈善和被捐款的队伍中去。而是在悲戚天灾的同时,诘问有无人祸因素。看着震区那变成断壁残垣的房屋,人们能从中窥出震区民众生活的多艰。咱看看当地政府和内地相比并不差的办公楼所,人们不仅要问:当地政府是否对灾区民众的生活生存环境有过关注?是否通关政策举措和财政手段对之进行帮扶?

  其实有些问题不用答案,人们就心领神会。天灾是无常的,是不可抗力的,但是权力是具体的,是不能不作为的。每一次的天灾都要夺取那么多的人命和财产损失,这对于自称人民公仆的掌权者是最强烈的讽刺,对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是绝大的悲哀,是某专家所谓中华崛起过半的当头棒喝。

  灾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不惜一切代价救灾重建。首先是让灾区民众吃好、住好并有好的愿景与期待,让活着人好好活下去;其次是统筹规划,先做好安置灾民的宽裕预算,再做好重建预算,拿出一个可监督可考核的计划出来,现有多少捐款和财政拨款,还有多少缺口等;最后才是安置重建工作的实施,并让公共舆论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重建工作。只有这样,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才会落到实处,每一笔救灾款才能得以善用。

  众人所期盼的,就是彝良方面,能够成为透明救灾透明重建的典范。若政府透明公开地实施灾后重建工作,即使有些资金缺口,相信中央财政和13亿民众也会不吝支付和伸出援助之手。哪里还用得着多卖烟卷的变味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