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诚信经营大智慧!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部署与他没有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其次好的领导,部署亲近、赞美他;再次一等的领导,部署畏惧他;最差劲的则处处遭到部署蔑视。最好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企业家成功与否其实并不是看他的企业做的有多大,有时也不看他的企业能挣多少钱,因为这都不是做企业的根本。号称中国乳业巨头的蒙牛在短短几年里发展可谓迅猛,其掌门人牛更生几度被中国人视为成功企业家的典范。但是为什么象昙花一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陨落了。其关键还是缺乏老子论述一等企业家的条件。首先蒙牛很多的成功是运气上的成分,而不是真正的管理带来的,它是千方百计的用各种手段攻击竞争对手以获短期效益。没有建立一整套诚信和对企业和消费者负责的遵循客观规律的市场准则和管理法规,以至于企业不得不出售和转让,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就是拥有国字号的中粮入住,也难免遭遇诚信门事件,以至于成为2011年度企业的反面教材。我们能说牛更生是成功的一流的企业家吗?
我们看到的能成为大家学习的企业家其实都是老子论述的那样的一等企业家。企业的管理做到了无为而治,企业的诚信被视为企业根本。为什么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原因就是他的无为而治的管理经验和诚信的经营理念。当有人问松下“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他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这里的自然的法则其实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另一种表述。除了顺应法则外,松下还一直坚守诚信的经商理念,他的诚信故事举不胜举。
人无信不立,商不信无利。诚信是获得发展的基础,是产生信赖,达成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人与人,家与家,组织与组织,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保持友好关系,互相推动发展,获得长期共荣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诚信,才是保持成功,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恒久竞争力。
员工忠诚度,员工在是否能长时间在该企业工作,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出卖企业信息企业的成功,仅仅依靠产品的品牌是不够的,整体人员的忠诚度常常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公司业绩。一些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有的对新员工开设“忠诚员工”课程,有的要求员工上班时喊口号:“誓与某某公司共存亡”。这种说教式、命令式如同“掩耳盗铃”,满足一下公司高层的虚荣心,并不可能真正提升员工忠诚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升忠诚度,
著名员工诚信培训专家谭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师认为员工忠诚度的提高不仅仅依靠高薪与培训,“我们培养员工忠诚度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有发展;尽最大程度尊重他们,人尽其用;即便有一天他们离开公司,也能绰绰有余地应对一切变化的环境。”与更合理化、人性化的管理与分配、嘉奖制度的出台是密切相关的。每个公司只有正视这个问题,更好地激励员工,才不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忠诚的员工会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他们会从“老板”的立场思考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并且随时随地不失时机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拓新的客户关系,或者对公司的客户心存由衷的感激之情。在企业遭到来自客户的某种误会时甚至不惜自己“背黑锅”。反之,如果员工没有对企业的忠诚,他在这种情况下的本能反映通常是把责任推给企业,使自己免受“不白之冤”。
在客户的眼中,员工就是企业的全部,其言行举止也代表着企业的态度。企业固然可以监督员工与客户之间尤其是零售企业的一线员工与顾客之间发生的交流,但却难于知晓悄然离去的客户在他人面前传播关于企业的负面评价——通过监控而不是激励来实现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交流,非但得不偿失,而且也不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员工的忠诚度往往使他们安心长期为企业工作。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员工不断积累的经验更能在不增加过高成本的前提下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为公司争取到更高的客户保持率。对于那些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来说,最大的挑战当然是选择和吸引高质量的客户,经验丰富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显然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长期工作的员工对于稳定和深化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客户只能通过员工与企业进行合作或交流,合作关系建立和深化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基础之上的,过高的员工更替率会让客户无所适从,相反,稳定的员工则意味着令人放心的良好信誉和专业技能。这正是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推动企业的重复销售、关联销售和口碑销售的根本力量在于忠诚的员工,因为只有在他们眼中,顾客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而非冰冷的数据;只有他们才能通过直觉捕捉客户的潜在需求;也只有他们才有机会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以最合理的方式扩大或深化与客户的合作。
企业不能命令员工必须忠诚,却可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在这里,要提醒的是,只有首先拥有忠诚的员工,才能得到忠诚的顾客。通常观察身边那些在公司里做到很高位置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往往具备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在这家企业里待过很长时间。他们不仅在专业技能上突出,能够独当一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公司忠诚无二,能够得到老板的高度信任。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李嘉诚的秘书洪小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72年加入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的洪小莲才24岁,只有高中学历的她由一名秘书做起。当时长实规模较小,才十几个职员,她努力协助李嘉诚打理生意,直至后来长实由塑胶花及玩具生意逐步转向地产业务,她也随之转为专门负责集团内的售楼事务并负责联络传媒的工作。十几年里她扶摇直上,至1985年出任公司董事,年薪1200万港元。由一个秘书跃升为一家市值1000多亿港元公司的执行董事,洪小莲的心得是:“和公司共成长,共分享苦乐。”
是的,“和公司共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素养。每一家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加盟。对于老板而言,只有他“信得过”的人,才有可能委以重任,进而才有可能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高度忠诚于企业,成为一个“企业化”的人才,则是你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试想,假如有一天你当了老板,你愿意把重任委托给一个你信不过的人吗?
这些年间,由于经济的长期转型和巨大发展,引发了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化。中国企业虽生逢盛世,但在突破技术屏障之后遇到的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却越来越严峻,基于国内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正同时面临着生存人才甄选和留用的两大困扰。人力资源是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20世纪走过来的中国企业,都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飞速成长的过程,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关键能力之一就是建立人力资源系统。国内优秀的企业,如海尔、华为、中兴通讯、联想、TCL、美的、万科等,以及宝洁、柯达、IBM、戴尔、安利、英特尔、LG等跨国企业,它们除了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资源,除了具有较强的战略营销能力,还有着非显性的能力,那就是员工对企业的全身心投入及超越契约的奉献精神。但是作为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员工忠诚度提升,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显性问题——亟待解决!
忠诚贵于能力,做企业最可信赖的金牌员工!激发员工忠于事业的精神,帮助员工从优秀迈向卓越。忠诚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更是优秀员工迈向卓越的必经之道。如果你选择了为某一个企业工作,那就真诚地、负责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忠于工作,让你把握人生成功的先机。忠诚胜于能力——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200多年来最重要的作战箴言,世界500强企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重要标准。忠诚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作为员工,在任何一个公司里,如果你希望得到老板的赏识,得到升迁的机会,第一条法则就是你必须忠诚于他。无论你的能力多么优秀,无论你的智慧多么超群,没有忠诚,没有人会放心地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没有人会让你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忠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忠诚可以使你在职场中发撵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利益,忠诚也会让你得到企业的长久重用。忠诚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因为对企业忠诚,你不仅会获得财富和荣誉,还可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忠诚第一,能力第二”对现代员工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谭小芳老师认为应当包括勇于负责、忠诚于公司、忠诚于老板、忠诚于团队、忠诚于自己、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自动自发、注重细节、敬业乐群等诸多方面,具备了这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就具有强大竞争力,就可以使自己从容地走向优秀、卓越和成功。那么,有些员工会问了,谭老师,具体怎么做才算一个忠诚的员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忠诚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也不是单向的付出。员工的忠诚不是愚忠,不是简单地为企业效命,而是要首先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事业,把自己的职责、事业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忠诚固然可贵,但不等于有了忠诚就有了一切,真正的忠诚是有能力的忠诚,是为了自己的忠诚而努力提高自己。做个忠诚的员工,是信念,是态度,更是行动。参加谭小芳老师的《员工忠诚度提升培训》,可以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忠诚的重要性,也让大家进一步地了解到如何演绎忠诚,才会让其成为最具战斗力的武器,又该如何使用才不会误伤自己威吓一方。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取决于两方面: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制度、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精神激励则包括地位和声望的满足、受尊重和被承认的要求等。如果员工这两方面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同时,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协调运作、同事之间能够真诚相待,上下级之间能够互相沟通,员工有一个发展的空间,那么员工的潜能就能充分地得到发挥。
总之,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要解决忠诚问题,就要处理好企业利益和员工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企业对员工忠诚,尊重员工的个人主体性,进行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双赢才是赢得员工忠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