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9月14日,中国海监50船抵达钓鱼岛海域开展维权巡航执法。

  从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酝酿向日本移交琉球群岛和钓鱼群岛开始,围绕着钓鱼岛的争端就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2010年日本拘留中国船长事件后,两国渔业纠纷更是经常不断。但今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购岛协议,却是第一次把涉及两国三方的钓鱼岛争端推向危机状态,甚至是推向武装冲突的边缘。虽然两国都不想要战争,都会有所克制,但暂时也确实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一方面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民族情感和主权争端纽结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种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国在争端解决中一直起着负面作用。

  历史 美国是争端的始作俑者

  今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与1969年美日达成“归还冲绳协定”、并于1972年正式向日本移交琉球有关。当时美国的行为,有着复杂的国际战略考虑。

  首先,美国向日本移交钓鱼岛,符合美国对苏冷战的需要。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国的对日政策是弱化日本、剥夺日本的战争潜能和重新崛起的可能性。美国当时在联合国托管体系下管理琉球,最终目标是让琉球高度自治或独立建国,如同今天的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样。但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冷战的不断升级,日本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到上世纪60年代末,由于国力急剧衰退,美国更需要把日本捆绑在自己的冷战战车上。在这种情况下,把钓鱼岛与琉球捆绑在一起移交给日本,而不是交给中国或让琉球自治或独立,是符合美国借日本的力量来对抗苏联这一战略需求的。

  再次,向日本移交钓鱼岛,可以在中日之间打下一个战略楔子,防止在东亚出现中日联合的前景。要想维持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就要千方百计防止任何可能挑战美国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出现。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是苏联。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曾一度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视为主要的战略挑战者。今天,中国在美国的心目中取代了日本的战略竞争者地位。事实上,中日两国都无法单独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但如果中日两国联手,将不仅能够撼动美国的地位,还将在世界范围内创造出一种通过地区内合作来抵消外来霸权影响的范例,将可能是美国霸权的末日。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保持钓鱼岛作为一个争端存在,美国可以有效防止中日之间的战略合作可能。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和战略设想,美国在琉球和钓鱼岛移交问题上既没有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裁决,甚至也没有召开《旧金山和约》签署国会议,就把联合国委托美国管理的一块地交给了日本。这既不符合联合国托管机制,也与美国自己过去的一些承诺和政策不相符。

  现实 美国纵容日本激化争端

  中日国际地位互换后,美国对日本的战略提防程度下降,防范中国的意愿上升。美国的对日政策,也从控制日本向开发、利用日本以制衡中国的战略方向发展。但这也使美国操纵日本行为的能力下降,在很多方面必需与日本进行战略交换。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偏离自己长期坚持的在主权争端中保持中立的外交习惯,通过限制中国的政策选择手段来事实上支持日本的主权主张。

  首先,今年4月16日石原慎太朗宣布购买钓鱼岛计划的地点,不是在日本,而是发生在访美期间一个美国保守团体组织的活动上。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石原的个人行为。在石原访美之前,曾专门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长时间的密谋。而6月26日与石原一起去钓鱼岛海域“考察”的7名东京都议员中,也有6名是正在日本执政的民主党议员。所以,这起购岛事件的起因,是在日本政府支持之下、并得到美国保守势力响应的极端行为。

  其次,美国政府也在鼓励或纵容日本的激进措施。如果仅仅是美国保守派响应日本,钓鱼岛争端也许不会走到今天的境地。问题在于:美国政府一改以前的谨慎做法,包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等人在内的高级官员不断释放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的言论,从而使日本有恃无恐,根本不在意中国的态度与立场。野田首相之所以敢于打破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默契,关键性的判断就是“中国不愿意看到战争”。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宣称钓鱼岛在美日安保条约范围之内,美国会最终在军事上支持日本,这足以威慑中国。

  由此可见,虽然表面上看这一起购岛闹剧是由日本极右翼与日本政府的双簧戏演出来的,但日本的主心骨还是美国人。

  趋势 美国立场是关键性因素

  目前,中日双方的立场从官方到民间都是敌对情绪严重、互不相让,这正中美国下怀。但是,如果中日两国由此而擦枪走火,甚至发生局部武装冲突与战争,则未必符合美国的利益。到时面临两难、骑虎难下的就是美国了。如果美国不在军事上支持日本,其同盟体系的可靠性下降,其他盟国会心生异志;如果在军事上支持日本,美国就要冒与中国发生全面战争的风险,俄罗斯甚至也会介入,美国本土就要面临战争风险、甚至是核战争风险。美国人真的愿意为了一个自己心目中不可靠的盟友的几个小岛而献身吗?

  美国人虽然谋求维持霸权地位,追逐国家利益,但肯定不想为他国火中取栗。现在,钓鱼岛争端激化以后,美国要来灭火、要来降温了,不断呼吁中日双方要通过谈判来和平解决争端。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正在进行的对日本、中国和新西兰的三国之行,也因此被加上如何调解钓鱼岛争端的新使命。如果只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美国足以遏制亚太地区内的任何战争冲动,美国可以控制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发展方向,至少不走向战争。但很多问题并不是军事实力能够解决的,中日两国的民意基础使得两国政府都难以在现阶段做出有效的妥协与让步。因此,如果美国不能传达出、特别是向日本传达出清晰的、有利争端解决的信息,而一味打压中国、力挺日本,则一方面日本会继续强硬,另一方面中国民意则会被继续激怒。最终不仅钓鱼岛问题不能解决,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也会因此而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