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临沂大学要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创新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建立区域经济创新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瞄准协同创新方向。国家“2011计划”,要求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搞好协同创新,为我们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区域经济创新园区的立足点就是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和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重大攻关问题进行协同创新,使之成为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根据临沂市经济发展战略和我们大学已经形成的优势条件,我们计划选择已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具有国家级创新成果的行业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首先在物流国际化、新能源与电动车、增值肥料与土壤环保、中医药研发、医疗生物技术、循环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二是建设协同创新园区。区域经济创新园区建设,是搞好协同创新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同时,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与临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临沂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园区。该园区主要建筑包括临沂科技创新大厦、科技研发中心、技术交易市场、项目中试车间、文化创意园区和高层专家公寓。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导,临沂大学牵头,协同全市骨干企业和国内外创新力量,整合技术、资金、信息等核心资源,瞄准“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远大目标,坚持“服务沂蒙,奉献社会”的立园宗旨,完善“创业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创新人才培育学校、科技项目融资平台”五大功能,力争到2018年将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环保、科技领先、特色鲜明、绩效突出”的国内一流的协同创新园区。
三是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共赢”的原则,积极吸纳在该方向、该地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产业影响力的企业,紧密联合其他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海外创新力量,形成强强联合的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体。并结合协同创新体的特色与能力,切实选择协同创新的模式与类型。制定整体实施路线,明晰各方职责,确定具体分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我们计划与中国农科院和中国磷复肥协会合作,紧密联合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和施可丰等骨干企业,首先成立中国增值肥料创新联盟,争取建成我校第一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同时,还要与常林集团、华盛中天、鲁南制药、金声铜业和新大洋电动车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平台,为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做好组织上的保证。
四是确立协同创新项目。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临沂市战略发展规划,骨干企业实际情况和我校已经形成的优势条件,高起点、大手笔地制订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园区战略规划。同时制订各协同创新中心战略规划和重点攻关项目,以明确我们的战略目标、项目和措施。只有提出具体的重点项目,有效整合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相关各类创新要素,才能形成较强资源汇聚能力,吸引各方面投资和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使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要积极开发新型增值肥料和特效氮5.0新产品,开创中国特效氮5.0新时代。我们要积极研究废旧金属、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废物利用,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我们要发挥临沂全国最大物流中心的优势,加强对信息采集、快速反应、管理监控以及双向通讯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抢占世界物流技术的巅峰。
五是提升协同创新硬件。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必须具备相应硬件条件。我们加快建设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积极组织参与协同创新方向依托的主体学科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紧密结合协同创新企业,以具体实施的创新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协同创新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措施,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人才;实施并鉴定一批高起点、高水平、高收益、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并验收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成果;参与组织和制订一批国家级和行业级产品标准。孵化一批高新技术特点鲜明、区域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兴企业;在逐步完善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首先要成功申报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进而实现争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奋斗目标。
六是培育协同创新人才。与临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成立临沂大学创新学院,招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生,并举办各种类型的在职人员培训班,培养创业创新型应用人才。举办齐鲁创业大讲堂。聘请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和行业企业领导来讲课,并充分发挥临沂大学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为企业培养董事长、总经理和企业高管人才。成立山东临大创业创新协会。与市科技局、经贸委和电视台等部门以及大企业合作,联合举办各种创业演讲、创业竞赛、创业联谊特别是“赢在沂蒙”评选活动,使其成为临沂青年创业者活动之家。发挥临沂大学3.5万名在校学生的优势,鼓励专家、教授、大学生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临沂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园区创业。争取享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场地、创业资金、创业平台和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七是运营协同创新资金。搞好协同创新中心,必须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并切实搞好资本运营工作。要积极争取国家对科技、教育、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形成集聚效应;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汇聚行业、企业等方面的科技投入与支持;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建立市级协同创新基金,形成地方投入和支持的长效机制。要与国内外风险基金搞好合作,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引进风险投资。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帮助企业上市,在证券市场募集协同创新资金。在此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2011协同创新中心”引导性和奖励性的资金支持。
八是完善协同创新体制。协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落实好“2011计划”必须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要围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为原则,全面、系统、科学地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任务为牵引、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多种形式的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寓教于研、研用结合、着眼国家急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质量与贡献为依据、注重成果转化的绩效考评机制;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以团队协作、资源互补、利益同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协同创新机制。并将大学生、研究生和广大教师吸引到协同创新过程中来,着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努力实现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科研先导和服务社会的同步发展,为建设中国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