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山东卫视《调查》栏目播出的《百度360大战谁会赢》,该节目用大量时间并邀请了百度的一名工程师,讨论360安全浏览器泄漏用户隐私。然而,该节目播出不久,奇虎360公司即发表声明,称该报道是未在采访360公司情况下进行的虚假报道,其中更是用了已被辟谣的谣言。360公司称将向法院起诉山东卫视,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笔者在视频网站上找到了这个视频,看了以后,我断定,这是一个有偿新闻。
事情起因,是山东卫视《调查》节目采访了两位用户,他们在使用360安全浏览器登录管家登录邮箱时出现了串号现象,A用户登录到了B用户的邮箱。节目组断定这是360安全浏览器导致,泄露了用户隐私。节目主持人称,广发证券等四大证券公司以及网易公司都通过内部邮件下令卸载360浏览器,原因是泄漏用户隐私。
现在互联网上最热闹的莫过于三百大战了,360进入搜索领域,与百度一攻一守吸引了业界的目光,工信部介入后双方在明面上一直没有激烈冲突,但各方组织的舆论战一直未有停歇。从这个节目来看,里面明显有两处虚假的地方:网上传出证券公司内部邮件要求卸载360浏览器的谣言,一个小时后广发证券即通过微博辟谣,要求传播此谣言的媒体自行删除,并表示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网易公司也及时辟谣,该公司内部从未有卸载360浏览器的内部邮件。
按理说,媒体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评论,都应该中立。特别是一个长达17分钟的新闻报道,一定要采访到新闻当事人。如有分歧意见,一定要采访双方,报道里对双方的意见都应该有体现。然而,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新闻报道中,该节目只采访了百度的工程师,而且该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抨击360,该节目未有采访360方面的意见即下结论。而且该结论建立在谣言而不是事实基础上,可想而知,这是一个怎样不中立的节目了。
再说串号问题。实际上,互联网串号现象并不罕见。登录串号是一种发生几率低,但又普遍存在于云服务产品中的网络异常现象。倘若在网上搜索“登录串号”、“百度串号”、“QQ串号”、“微博串号”等,也动辄就能搜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搜索结果。据了解,这种现象主要由少数宽带网运营商为节省带宽费用设置缓存、劫持域名所致。
显而易见,山东卫视的报道中,并未对串号这一互联网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予以合理解释和分析,却将这个帽子扣在360浏览器的头上,并宣判360浏览器泄露用户隐私行为。有媒体业界朋友认为,山东卫视此次报道确实有失公允,报道立场偏倚十分明显,有失卫视台的水准和风范。这种节目居然能播出来,可以涉嫌到有偿新闻。
据称,自从360上线搜索以来,一直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百度感受到极大的威胁。除了在技术上屏蔽360搜索的访问,强行让360搜索跳转至百度首页之外,百度还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360构成舆论压力。有传言,百度针对360搜索给予其公关公司以8000万人民币的资金投入,而且上不封顶。策略之一,即为制造和扩散360浏览器不安全的概念,特别是制造出360浏览器泄漏隐私的概念,并持久地扩散,像小刀子割肉一样打击360的品牌。
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出台各项措施禁止有偿新闻。“禁止有偿新闻”的高压线面前,法不责众往往成为行业“潜规则”。纽约时报今年初刚刊载《中国媒体的有偿报道乱象》一文,直指中国媒体腐败现象。其中提到一些细节,某知名时尚杂志每页开价2万美元,某知名电视台每分钟4000美元,某知名报纸每字1美元。让人生畏之处在于,这些开价不是广告报价,而是正式的新闻报道。
对有一些媒体而言,有偿新闻不仅是拿钱为企业歌功颂德,而且已经成为拿钱替企业出头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这样的有偿新闻已经牵涉到违法的层面。或许此次360起诉山东卫视能够为杜绝此类现象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