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创优方法 创造环境


创新思路 创优方法 创造环境
 
在我园开园之初,就确立了“科研立园、科研兴园、科研强园”的指导思想,树立“教研与科研共进、研究与提升同步、发展与成长同行”的意识,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积极探求幼儿园教科研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质量持续提升、促进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先后成为扬州市教科研基地、教科研样本校。
 
一、   与时俱进新思路
 
1、强化理论学习。开展教科研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科研实践,最前沿的理论、观念、方法,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才有可能被教师掌握。为此,幼儿园定期组织学习《幼儿园教科研方法》《质的研究》等书籍,重点学习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等。每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专题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思考、实践和讨论。
 
2、营造科研之风。每学期初幼儿园都制定出教科研工作计划,并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教研工作要求和精神,切实把握教科研的方向和任务;每月结合幼儿园实际和最新的理论信息,出刊一期《三幼小报》,加强有关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科学育儿知识及教科研信息等方面的宣传;每位教师定期完成教育理论学习笔记并在教科研会上交流;每周园务例会都重点强调教科研要求。
 
3、打造科研之师。我们认识到要步入“科研兴园、科研强园”的快车道,必须引导教师参与教科研,必须把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幼儿园师资提升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园坚持“三个结合”打造科研之师。一是把开展教科研与创新型,科研型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坚持以园本培训为依托,以能本训练为核心,采取“上课—说课—评课”相结合的教科研型培养方式以及“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样本培训方式,几年来,幼儿园市级名师2名,区级名师6名,2名青年骨干教师在全国园本教研培训班上展示公开课,2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幼儿教师教学活动比赛获一等奖。二是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将生态研究中的和谐理念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强调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幼儿园常规管理规范有序、班级环境优美童趣、幼儿习惯文明健康。三是把开展教科研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遇到和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加大日常教学、游戏活动的研究力度,对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和促进幼儿发展评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我园作为主要单位设计了《幼儿成长档案》,已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通过理论学习和科研氛围的营造,教师们体会到:教育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端正教育思想,促进幼儿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办好幼儿园、创建特色的可靠保证。教师参与教科研积极性高,参加课题研究面广,形成了人人参加,个个研究的氛围。培养了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
 
二、   求真务实园为本
 
1、健全组织网络。我园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园长为主管的教科研网络,园长亲自管理,业务园长分管负责,“九五”期间就率先成立课题组,设组长,前年又调整为科研部,设专职科研部长,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形成园长、业务园长、科研部部长、年级组长、教师的五级管理体系。我园在总课题下,每个年级组都有研究子课题,科研部对全园教科研进行整体规划,做到有计划、有项目、有目标;有人员、有经费、有条件;有落实、有检查、有验收;有成果、有成效、有奖励。
 
2、筹拨科研经费。我园注重科研经费的投入。在每年的经费预算中都有教科研专项经费。尽管经费相对紧张,但我们都能绝对保证教科研的投入,用于开展教科研活动、购买相关书籍、参加外出培训、请专家指导、材料设计策划、奖励科研成果等。2006年,我园借扩改建之机,增加了生态工作室、科研活动室、图书资料室,保证了教科研活动的高效开展。
 
3、构建园本课程。我园从“九五”就开始“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着重于树木的了解与认识,“十五”期间,“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探索与研究”的园本课程率先出版,为扬州市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研究提供了样本,进入“十一五”,我们进一步开展“生态式主题活动”的研究,将研究的切入口缩小,增加研究的层次和深度,力求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孩子的一切活动中,融入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我们从课程安排、活动设计、操作材料、评价手册、家园联系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并于今年“六一”前夕正式出版,出版社社长在发行仪式上称赞:理论水平高、操作功能强、专业要求要,是不可多得的幼儿教育专业刊物,建议我们参加优秀成果评选。园本课程的出版大大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在各类展示和竞赛的舞台上都有我园教师“生态”特色教学活动,我园多次成为江苏省幼教年会观摩现场、扬州市幼教科研培训现场、维扬区优秀幼儿教学活动展示现场等,我园的教科研经验多次在省、市进行交流。
 
三、   突出生态显特色
 
1、规范科研流程。在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流程,加强管理,做到“四个落实”,一计划落实。每学期科研部部长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研究与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到研究目标,从实验人员到实验班,从基本方法到大致安排,均需确定并在课题研究计划中体现出来。二实验落实。对实验教师、实验班,我们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提供必要的实验时间与场所,并派幼儿园领导与实验教师一起研究,开展具体的实践探索。及时整理好研究进度情况登记册,积累详细的原始资料,包括教师教案、经验总结、个案分析、论文方案等。幼儿园以一个学期为一个“研究期”,要求每个课题组每月开展一次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反馈课题研究的进度情况。在学期中,幼儿园通过听课、听汇报、看展示成果等形式,组织对课题研究的检查。注意及时发现并诊断问题,以便于掌握研究情况,并根据诊断所得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对策。期末组织“研究期“小结,对课题组成员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并交流阶段研究成果。三资料落实。幼儿园建立了档案室、专门设有教科研的专项资料柜,对各课题研究中的各类资料,尽可能地收集齐全,并一一分门别类归档。分为三类,包括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终结性资料。四评价落实。落实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讨本身进行评价,既注意研究的过程,又注重研究的结果;不仅重视终级评论,还重视过程评价。对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的态度、实绩、体现出来的能力等进行评价、总结,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规范的管理、实在的研究,“十五”期间,我园的“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荣获维扬区优秀课题奖。
 
2、凸显生态特色。十多年的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生态的理念已经在三幼人的心中扎根,和谐的管理、和谐的教育、和谐的环境体现在三幼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环境中。走进三幼,各种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墙饰、玩具、教具琳琅满目,生态工作室里供孩子操作、游戏的材料丰富多彩;教室里,孩子和教师之间,既是老师又是伙伴,流淌在心里的是快乐与幸福;幼儿园仿佛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园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一切都亲切自然。幼儿园由此获得江苏省绿色幼儿园、江苏省巾帼建功示范岗、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