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竞争力将成信托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


  信托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萌生,伴随着信托新“两规”实施而崛起。截至2012年二季度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5万亿元,有望成为管理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的重要金融子行业。然而,在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为何被业界一直看作“迫在眉睫”的自主管理转型却举步维艰。成本竞争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无论是项目拓展、风险控制、营销,还是自主管理能力提升,都牵扯到成本的考量。没有较高的收益率,信托的制度优势将难以充分发挥,也就难以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然而,在提高收益率做加法方面,在缺乏技术支撑和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不如用成本做减法,也许是最便捷、最为有用的方法。无论是从融资客户需求的角度,还是从来自银行、证券以及内部的竞争要求,低成本策略都是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本竞争力将成为信托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

  成本竞争力体现的是能力。尽管成本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左右,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信托公司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首先,无论是对信托项目的精准判断、合理运作和科学管控,还是信托公司内部的流程优化、信息技术支撑等精细化管理,都直接影响到成本的大小,关系到信托受益人的收益和信托公司的效益。其次,能否借道信托制度优势,灵活运用丰富的信托手段和工具,创新产品设计、拓展有广阔前景的业务领域,加快向主动管理和高附加值的业务模式转化,将直接影响信托公司成本竞争力。再次,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信托公司的生存法则,如何既保障信托受益人的权益,又向融资者客户提供低成本的服务,服务的效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等都能降低客户应承担的成本,反过来自然也增强信托公司的竞争力。

  与低成本对应的是,优秀的管理能力和优质的信托项目,必然重点考验的就是信托公司获得优质项目和优质资源的能力。如何进行保障,风控就自然成为一道绕不开的坎。要实现低成本,就必须具备火眼金睛,用科学的风险识别技术把优质项目挑选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市场和投资客户的认可;要既实现低成本又不出现风险,就必须拥有专业技能,用优秀的风险管控能力实现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否则低成本就得不偿失。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金融业要服务实体经济。信托是天然的产融结合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托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把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提供给企业较低融资成本的金融服务,增强融资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信托公司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极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