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汝瓷的历史传承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伊州 ,领承休、梁、郏城三县,公元627年(贞观元年)以废鲁州之鲁山县来属。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证圣元年)置武兴县。公元712年(先天年)在令临汝镇置临汝县。到公元792年(贞元八年)又以梁县西界二乡补充之,并移治于石壕驿。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公元742年(天宝元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河南道,领梁县、叶县、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今宝丰)、临汝七县。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复为汝州。

五代时,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废临汝县《变为镇》,划归梁县。
  
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襄城、叶、鲁山、宝丰《原叫过武兴、龙兴》五县《郏县于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划归颍昌府》。到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

金废军事建制,州、县仍隶河南路,汝州仍领梁、郏城、鲁山、宝丰四县。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郏县、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段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