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汝瓷的现状与历史意义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中国)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物华
“汝瓷”形成和发展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汝与官之变
  定、汝、官三者间的往事,一些已经明了,一些至今还不很清楚。尽管官汝之变的内情还有待考证,但其性质不同于汝定之变,是浅显易变的。
  定窑被汝窑所替代,看似因了久而久之让皇帝乏味的“芒”,其实还另有原委。如,比较单调的釉色,比较缺少变化的造型。加上“天真独朗,从蓝而青”的民汝窑已见丰韵,其隐含幽邃静谧之味的青蓝,正合宋徽宗的审美情趣。可官汝之变时的汝窑,本身并不存在竞争者,除成品率低及地理位置离汴京较远让皇帝有思念之累外,要说只能说到皇宫的内臣。
  朝廷的一些大员,对真佶迷恋奇花异石的痴情非常心领神会。崇宁四年,在葵京等人怂恿下,江南一带官兵常入民舍,凡可用之花木、奇石,不惜破墙拆屋尽悉劫得,尔后一船船抵京师建“寿山姐姐艮岳”,这就是史称的“花石纲”。建寿山良岳直落得民间怨声载道、朝中沸沸扬扬、还招致了方腊起义。建官窑,属雅事,远不及“花石岗”有声势,史科便疏漏了情节与时间。可是,置内窑,史无前例,倒说明宋徽宗这位“教主道君皇帝”的心里,灵性的汝瓷不在奇石之下。
  笔者以陈万里先生说的“崇宁五年”为御用汝窑的止烧年,理由就是基于“花石纲”一事。这两者,同是为了圣上的爱好和艺术造诣,故所以同等的重要和时间上同样的“史争朝夕”。另外,传世汝器中有2件盘碟刻“蔡”字铭文,说明蔡京与徽宗有共同品味。凭着蔡京对艺术的见识及办事的泼辣,“自置窑”实在是既可为又不太费事。于是官窑起,汝窑跌入低谷。
  至于官汝之变的性质,按照现代法学观点解释,乃是知识产权一种转移,即从汝州移到了汴京,再后南移至临安。中国陶瓷史上历来有“官汝不分”之说,说的就是官窑与汝窑器型彼此不分,工艺相同,釉色也几近相似的这么一回事情。而官汝之变的实质,讲得通俗一点,皇室为享用上的简便快捷,夺汝窑之好,于京师“自置窑烧造”。道得堂皇些,宫廷借鉴汝窑之艺,取卞京地之土,成功地开创了烧瓷史上朝廷越俎代疱的先河: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