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中国远洋”极有可能连续第二年亏损而被ST(特别处理),按目前趋势,该公司明年继续亏损几率极大,面临退市风险。为避免这种尴尬局面,该公司高层表示已多次致信政府,希望政府作为大股东能给予更多支持。
周俊生先生对此评论称,政府如果作为大股东支持中国远洋,显然对民营企业不公。我还想补充一个角度:作为一个没有享受到好处的大股东,政府没有理由支持中国远洋。
我说的是人们议论已久的国企拖欠大股东红利的现象。本来,任何人办企业都是为了赚钱,政府受国民委托、以公共资源兴办企业,也不例外。即便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只是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没有独立地位的车间,也是要上缴利润的。
然而,1994年,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政府不再要求国企上缴利润,国企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支配。这个政策之出台有其历史背景:当时国企普遍经营困难。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企经营状况普遍好转,但迟至2007年,政府才颁布《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开始试点收取部分企业2006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这才算结束了国企13年不向政府分红的历史。
不过,这一政策执行很不得力。首先,国企红利上交比例很低,目前分为三档:10%、5%以及暂缓上交。天则经济研究所去年初完成的一份报告说:2009年,国企上缴利润占总利润的7.38%,2010年,这一比例降至2.12%。无论与其他国家国企利润分红比例相比,还是与国内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相比,10%都是偏低的:目前,上市公司向股东分红的平均比例在40%左右。他国国企上交的红利一般为盈利的1/3至2/3,有的甚至高达80%-90%。
除了这点可怜的上缴红利,其余利润都在国企内部分配,由此就有了人们见怪不怪的现象:过去十年中,国企建造起一栋栋豪华的办公楼;国企管理层享有很高福利。更严重的是,即便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中,国企也可以凭借着利润留存优势,当然还有金融、行政等优势,大肆扩张,进入与主业毫不相干的领域,打造出一个个跨行业的巨无霸。在它们的挤压下,民营中小型企业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然而,中国远洋的困境说明了,国企的赢利能力并不神奇。也许可以预言,受经济周期影响,国企大赚其钱的时期正在过去。而中国远洋已经做出示范:只要面对经营困难,这些企业就会向政府伸手要钱、要政策,要求政府作为大股东帮助其渡过难关。
这样的要求正当、合理么?你在自己挣钱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个大股东,没向它分过几分钱红利;遇到困难,你却想起大股东了。曾被忽略的大股东,有何理由帮助你呢?
当然,不难推测,政府完全有可能对陷入困境的国企伸出援助之手。这种事情,政府已做过很多次了。政府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均来自国民。政府作为国民的代理人设立了国企,国企向政府分红,其实是向国民分红,让国民分享投资收益。同理,政府帮助国企,也只能运用国民的资源,如果忘记这一点,国民的利益就会被忽略。
中国远洋的困局提醒国民,应当密切关注政府与国企之间的关系。人们都担心未来中国养老金可能存在巨大亏空,解决这一潜在亏空的较好办法是用国企分红补充养老金。如果在国企赢利能力较强之时轻轻放过,那到其普遍陷入经济困境时,国民不光得不到好处,还要继续往里贴钱,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盯住国有企业的分红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