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努力美化我们的物质世界。
陈嘉珉 发表于 2013-01-01 10:07 1楼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精神,在市场社会,物质表现为商品,而金钱则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因此唯物主义泛滥必然导致唯金主义。“唯金主义”这个词,可以用来概括现代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反映了人类在末法时期颠倒、错乱、邪魔的精神状态。
——唯物主义界定的物质,不是商品,也即:不是某“个”东西或物品。它是一个“代”指的概念,统称为:物质。所谓的物质,通俗地讲:不能再融进去物质的物质。商品和金钱,作为人类社会交流互动的“介质”,它不等同于列宁所下的“物质”定义中的物质。对唯物主义的尊崇,不等于“未来”、“必将”唯物或者拜金泛滥,这最起码是个错误的陷阱,以为所说的“可能”“存在”于所谓“未来的事实”,现实并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大可不必巍然耸听、杞人忧天。
唯物主义不是对某个“物”的崇拜,而是对现实的物质世界的尊重和决定性的承认。我们每一个人,地球上、宇宙里的每一个像人一样的生活,亦或者是没有生命的物质,它都是有所指的客观物质世界所“诞生”、“养育”者,他们、包括我们和它们都是来源于这个宇宙、来源于他和它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唯物主义是让你尊重并相信我们来源于所存在着的整个物质宇宙。
范XX先生回帖说:“其实我们需要的甚少,单纯的追求物质会丧失自己。”我们实际生活的物质所需,算起来吃饭不过两三碗,睡觉不过一张床,出行不过车一辆。你能买下天下美食,但能同时吃一百桌山珍海味吗?你在一百座城市拥有豪宅,但能同时住一百栋别墅吗?
——对人类自己的同胞讽刺和挖苦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当一个人很富有的时候,“为富不仁”往往自然成为他的标签;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无能和废物”又降临头上,这就是人性的社会性所致。与唯物主义无关,唯物主义并没有鼓励甚至是暗示,人类应该物欲膨胀、邪恶同胞。从文中来看:回帖者说的是“如果一味的”,而不是有所指的:追求物质会丧失自己。这里面最起码有个“度”的问题,难道一味的“求佛拜神”就不应该被诟骂吗?
拥“有”财富的实质是一个“看”字。净空法师讲《华严经》说到一个故事,早年有个香港富豪,途中几番周折把净空法师带到一家银行,再经几道关口来到一间地下室,然后打开一个柜子,给法师展示其中琳琅满目的金银财宝。法师问“就这些吗?”富豪说“就这些。”净空法师说:“那还是没有我的多啊。全世界的金店我都可以看,而且可以随便看,不像你看一次要偷偷摸摸,做贼似的。”既然“有”财宝不过是用来“看”,那我们何不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壑,那天下不都是自己的吗?
——满足的状态也是一种唯心的表现;把“无”看成是“自己的”,聊以自慰。这种忽视物质世界本身的、自以为“高境界”,完全是自欺欺人的。它不能说明你的伟大,只能说明人类的伟大,既然法师能说自己是最高境界者、人类的高僧大德者,那一个人、凡是会说话的人,谁还不能说这样的“话”?只不过是一种不同的“感”觉不同而已。正如洛克菲勒说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没有什么比人更了不起的了。
某些人对追求物质财富的偏见,不但不是唯物主义的错误指导,反而是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一些大量物质财富的所有者,反而最终成为唯心的教徒,不能够继续从物质世界寻找造福人类的人生价值,走向了唯心逃避的人生堕落。这些都是脱离唯物主义的悲剧,也是某些唯心主义者,教唆麻痹的结果之一。
博友董X说:“我认为物质和精神之间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智慧的把握这个度。”其实“把握这个度”的智慧,是佛法最为提倡的,拥有这样的智慧才是拥有真财富,因为这个智慧能够让人识破财富的骗局。在佛法智慧看来,不只身外之物是假有,连我们的身体也是无常的假有,与尸体无别。我们这具看似鲜活的身体,不过是灵魂暂住的躯壳而已,永恒的灵早晚要将它遗弃。那些给身体许多装饰、给身体加载许多物质负担,以及那些在镜子前百般摆弄和欣赏自己身体的人们,是多么可悲可怜,因为他们倾心一生努力去做的工作,多半是捡拾和珍藏垃圾,让精神备受物质的奴役。
——这是一种极端的唯心主义,我们试想:没有躯体,“你”从哪里来?“你”和“你所谓的”唯心理论及所知、所想、所感、所言的一切的一切从哪里来?还是“你的”吗?物质和精神不但不矛盾,而且是不能比较的,根本不是一回事。精神是什么东西?精神是什么、它在哪里?谁见过、谁拥有过、谁碰过它,它根本就不存在的。这就像一个人一样,他都死了,你还跟他生气、谩骂他,这不是死人的罪过,是你自己的无能和无知。按照唯心主义的教导,我们是应该对罪恶的死者,咒骂和愤恨,这完全没有必要的嘛。精神也一样,它只能是所谓的鼓励你自己的一种“思想状态”而已。
索甲仁波切大师在《西藏生死书》中说:“藏语称身体为‘I’,意思是‘留下来的东西’,像行李一样。每次我们说‘I’时,就是在提醒自己,我们只是旅客,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因此藏族人并不以全部时间改善外在环境,以免让心分散,他们够吃、够穿、有屋住就满足了。如果我们继续像目前这样,埋头苦干追求物欲,就会六神无主,失去人生的目标。旅客住进旅馆之后,如果他们神智正常的话,会重新装潢房间吗?”其实很多人,当他们把灵魂的“房间”——身体,以及身体的“房间”——物质环境,全部满意地装修完毕之后,只享受短暂的快乐,便陷入了精神和人际关系的绝境之中。难怪老子强调“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几千年来,很多人的心志都中了邪魔,而以今人尤甚。懂得“轻身”法术的藏民,他们不受假财富的欺骗,勇敢地清掉多余的物质垃圾,把时间用来修习精神,他们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简单幸福地生活,的确是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选择的人生方式。现实是,人类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改善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也就是从而改变我们人类自己。这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客观物质世界,也就是改变了人类自己、美化了客观物质世界,也就是美化了人类自己。且不说藏民所言的唯物或唯心?也不说老子的“领导哲学”有无先决条件?单单是从藏民及老子本人的语言本身来说,这正说明了:物质世界决定了人类自己。相反:唯心主义者所倡导的“唯我”独尊、唯“无”自尊、人人自我、人人是佛、人人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平淡和自由、人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恰恰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和平庸的人生价值观。
——每一个需要对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物质世界负责、尽义务,这才是“认识一个过客”的最高境界,自知必然离开这个生育、养育我们的物质世界,所以,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美化我们的物质世界,从而美好人类自己、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让我们人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越来越长寿,总之让人类越来越能满足自己的总需求;这一切必须从改变我们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在内的一切客观物质开始。
张海勤 2013-01-01 广州。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