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易,由一种资本,变成了两种资本,即不仅要有传统概念上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等构成的传统资本,而且要有知识资本。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别,普通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企业知识资本的存量上。世界500强中的微软有一个特点,就是创建时传统资本很少。微软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仅有900美元。微软公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靠“跟进创新”最大限度地积累和提升企业的知识资本。微软公司1975年创建,1977年营业额仅为50万美元,1978年达到100万美元,1979年达到250万美元。在三十多年中,微软公司始终保持了超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1998年以年营业额113.58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以后,强势不减,年年递增,到2001年达到229.56亿美元,2007年达到442.84亿美元,2009年达到604.20亿美元,2011年达到628.84亿美元。2011年公司利润高达187.60亿美元。微软公司没有高大厂房,没有庞大机器设备,没有大型运输机械,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办公大楼及办公用俱。这就是说,微软公司的传统资本是相对较少的。据全球着名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微软公司2006年的用于研究与开发的R&D投资总额达到65.8亿美元,R&D投资占公司当年全部销售营收的14.9%。这些货币资本都有效地转化为微软的知识资本。
这就是微软成功的奥秘所在;这就是知识资本创造的财富神话。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资本中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已经实现了分离。制造业企业的实物资本与投资公司的货币资本的结合,正是传统资本结构分离后的产物。同时,企业的传统资本和知识资本也正在实现分离。人们把传统资本称为“重资产”,而将知识资本称为“轻资产”。美特斯·邦威集团就是以知识资本的“轻资产”撬动另外一些企业的传统资本“重资产”,实现快速发展的典型。1992年,周成建的服装作坊积累了大约400万元的原始资本。1994年,创立美特斯·邦威品牌。1995年创建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时,他没有沿用自己建厂、自己销售的老路,公司只保留品牌运营和数据管理,而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全部外包,连商品的物流也实行外包。资料介绍,美特斯·邦威集团先后与广东、江苏等80多家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管理规范的国有、合资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年产规模达到1000万件服装。销售外包采用两种形式,一种为加盟店,2008年底为2698家;一种为直营,有280多家。美特斯·邦威主导商品设计,用美特斯·邦威品牌,产品由外包厂家贴牌生产,商品由加盟店销售,联合形成完整的生产经营链条和利益共同体。
美特斯·邦威把有限的资金有效转化为知识资本,1996年起,投人大量人力、资金,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1998年在上海成立了设计中心,并与法国、意大利的知名设计师开展长期合作,把握流行趋势,形成了“设计师+消费者”的独特设计理念,每年开发出新款式约1000个,其中50%正式投产上市。美特斯·邦威领导和设计人员每年都有1—3个月时间搞市场调查,每年两次召集各地代理商征求对产品开发的意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组合,强化了品牌的整体形象。
粗略估算,美特斯·邦威用少量的知识资本,撬动了上游生产厂家约3亿元的机器、厂房等传统资本,撬动了下游销售商店约2亿元的铺面等传统资本。这就是说,美特斯·邦威用不足亿元的知识资本,撬动约5亿元传统资本,为其生财牟利,共同推动美特斯·邦威的快速发展。1995年,美特斯邦威还只有1000多万元的销售规模,到2001年其销售额接近8个亿,2002年已经达15个亿,2003年将近20个亿,美特斯·邦威的经营模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2008年,美特斯·邦威上市,拟募集资金18亿元,用16亿元建设营销网络,2亿元改进信息系统。知识资本存量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2010年销售总收入达到52.17亿元,净利润6.04亿元;2011年销售总收入跃增为78亿元,净利润7.58亿元。2010年,美特斯·邦威的资产利润率高达11.08%,超过当年排行中国500强榜首的中石化(资产利润率7.073%)。
美国外包协会的资料显示,外包将使企业成本减少9%,而能力和质量则上升15%。全球外包服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2%。
“外包”、“虚拟企业”、“轻资产”等等新概念,其实质都是知识资本在发挥作用。美特斯·邦威是靠知识资本为企业生财牟利并推动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知识资本是企业的“根”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