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表示,2013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为今年的货币政策定下基调,指明方向。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稳健性贯穿全年的货币政策始终,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调控节奏显著提高,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更加突出预调和微调,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保驾护航。
更加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012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准确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货币政策的特点是更加注重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他解释说,“适时”就是掌握好政策调控的时段或时点,在前瞻性地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运用或调整政策手段;“适度”就是把握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幅度,防止政策使用或政策衔接出现大起大落;“预调”就是准确预测形势并实施政策的预先调整,进而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目标;“微调”则是指不改变政策基调的较小幅度政策调整。
在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方面,虽然2012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一直是稳健,但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却呈现一定差别。人民银行针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综合运用好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上半年,受外需较为疲弱等因素影响,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少于上年同期。央行一方面主动调减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量,另一方面适当发挥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流动性调节作用,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随着各项指标的不断触底,稳增长的意义更为显著,与此同时,物价水平的回落并趋于稳定也为政策调整释放了空间。5月中下旬,国务院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一系列新的政策开始出台。为实现稳增长目标,央行先后于6、7月份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旨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释放有效投资需求,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定价机制建设,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并开展差异化竞争,推动经营模式从同质化向多元化转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步入下半年,人民银行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适度和运行平稳,并根据不同时点的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科学安排逆回购操作规模和频率,适时适度增加流动性供给,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
公开市场操作的常态化运用
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2012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亮点在于央票、正回购的“缺位”与逆回购的常态化运用。当外汇占款负增长、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之时,人民银行频频通过逆回购的方式释放流动性,再加上相对稳定的逆回购利率,逆回购对资金面波动的熨平效果极为显著,市场流动性得到了持续精准调控,达到了对市场资金面“量价双控”的作用,有效地保持了市场资金面的基本稳定和适度宽松。公开市场操作成为2012年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源头,全年通过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资金超过1.4万亿元。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灵活性、针对性和直接性三个方面。公开市场操作期限一般较短,逆回购最长也不过一个月左右,可以起到灵活调节到期资金、合理规划流动性分布的作用。特别是在2012年下半年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地增强了宏观调控灵活应变的能力。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作用于所有金融机构不同,公开市场操作因其市场化运作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逆回购为例,资金需求大的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多开展逆回购交易,其流动性压力可以有针对性地得到缓解,流动性压力不大的则可以少开展甚至不开展逆回购交易。直接性则主要是指,公开市场操作的价格可以起到直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抑利率波动的功效。
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201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有效,这既体现在规模上,也体现在结构上。在全年稳增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跟风”大幅放松,规模和节奏都把握合理,并且更加关注信贷和社会融资总规模,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并着重引导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的合理性和适度性,将社会资金引导到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转型中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说,过去的一年里,货币政策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更加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通过金融市场的实际活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上,注重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确保信贷资金专款专用,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在支持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方面,人民银行坚持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完善对实体经济、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强对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集体林权改革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满足铁路等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助学、扶贫、少数民族、农民工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发展低碳金融;围绕国家区域政策要求,做好对区域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今年社会融资规模将得到适当扩大
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有了明确要求,即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贷款的适度增加。连平表示,2013年信贷总量会保持平稳增长,且在投资需求大幅回升的情况下,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改善会使得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较强。他预计,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依然不低,新增信贷会在9万亿元以上,能够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他说,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和难点是处理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与控制资本流入和货币升值之间的关系。为防止物价上涨过快、避免2014年通胀压力过大,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并在必要时适当收紧;但在“内紧外松”的格局下,国内流动性趋紧和利率上升加之经济增速企稳又有可能导致境外资本加大流入力度,并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还会抵消国内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为此,未来政策操作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的动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前瞻研判其对国内物价和汇率的可能影响,灵活搭配使用各类政策工具,在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同时,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记者 万荃)
金融观察: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