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启动对印度的战略思考


中国应启动对印度的战略思考

不要以为南亚平安无事,中国在那里有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与孟加拉,单凭一个印度,不会给中国造成什么大的乱子;不要以为中国的主要敌对势力在东亚,其实,日美对南亚的重视与对印度的怂恿,其实就是来源于我们对南亚局势中的潜流的大而化之;不要以为南亚地处喜马拉雅山的后面,其实,只有南亚才能将中国大部分的腹心地带在导弹距离以内暴露在战略前沿。中国事实上经受不起南亚的离乱与心怀叵测的印度,在某一个早上醒来对中国发起明目张胆的战略对峙。中国应当如印度早已这样做的那样,把印度纳入到自己的战略安全考量中来。

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中以邻为壑的又一个典型。它相较于菲律宾更具准大国气质;相较于越南,其对华态度更加侧重于战略层面。虽然印度与越南一样,曾受过中国铁拳的重击,但其在与中国的博弈中,往往小心翼翼,其行为动机往往倾向于步步为营,但心里面却时时希冀着有朝一日在战略上比中国更胜一筹。

倘若出现能削减中国效能的机会,印越这两个阴暗的小人心态的国家,就会喜不自禁,阴暗的动机与阴险的举动往往就会随之而来。虽然中国收拾印度那些胡子拉碴的家伙有的是办法,但印度经数十年的潜伏与在南亚称王称霸所获得的进账,还是需要中国予以认真对付的。中国绝不可对自家后院的,居心叵测的印度掉以轻心。

印度再不济,其一直以来从没间断地养着一支日益庞大而雄心勃勃的军队。从核武到航母,从颇善于大军作战的陆军到现代化导弹部队,从海军到空军,印度都是应有尽有,其综合战力绝非往昔可比。中国不能因为曾有力地教训过印度大胡子兵,就趾高气扬地认为印军不堪一击。事实上,印军自从干不过当年久经沙场的中国野战军之后,就再也没吃过败仗,所以,老眼光看人要不得。当年印巴大冲突,印度两线作战,居然能够围定东巴基斯坦,迫使数十万巴军缴械投降。以后又经过与巴基斯坦的多次大规模冲突,印军更是战争习气愈浓。中国必须正视只有印度才是南亚大国,而其他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全都无法与其相抗衡,今天的南亚已经是印度一家独大。看看今天及历次印巴冲突,巴基斯坦的独立与完整几乎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不是靠了外部大国的掣肘,印度也许早就灭了巴基斯坦,虽然,巴基斯坦也手握核武,但因其战略纵深在印度面前极其有限,而更像是一堆无法拯救其国家命运的无用摆设。对此,中国似乎并没有真把其放在心上。

在南亚,当我们还在埋头苦干地折腾文革和以后的发财致富之时,人家印度早已是周边各国不得不公认的地区仲裁者。印度长期以来对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及缅甸的威慑与强势影响,都并不亚于中国。印度在其周边的国际环境中的影响状况,总体上来说要远好于中国,至少,人家在街邻四坊中的小日子,比咱们过得舒坦。

印度民族虽然并不擅长于战争,但其信仰笃定,忠诚度高。加上人口同样众多,平均寿命比我们更显年青,更适合长期支撑战争需要。印度民族,节俭度日,其综合国力的调动比我们现在的状况更显优势。印度在更大的国际范围内也要比我们更吃得开。在国际大家庭里,印度除了强奸实在过多以外,其名声要比我们好,一但中印发生冲突,印度的帮腔者肯定要比我们多。

如此看印度并不是要让我们自己显得比印度更加矮小,而是要从战略上习惯于从对手的角度看到我们难以察觉的背面。中国相较于印度当然有诸多的优势,但这些优势不能再放倒在1965年中印冲突的纪念碑下,去一再的缅怀。而且,中国的所有优势无外乎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与军事优势,而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政治地位并没能帮助我们摆脱孤立、周边处境中的危机四伏与外交态势上的一再被动。由此看来,未来中国对印度的经济优势是否能发挥得当?其军事优势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国家优势等问题尚难以在事前推定。

中印之间现在即使有再多的龃龉,但毕竟还没有形成正面冲突,但印度带着看中国笑话与趁火打劫的阴暗心态,插手南海并公开打压中国在东南亚及南亚的政经影响。印度的这种对视中国的态度,导致中国在南亚与在东亚同样被动的外交状况表明,印度在战略上对中国的确充满了敌意。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中国始终不肯向外看的老毛病才是其自缚手脚并最终导致全面外交被动的根源。

中国如果不能扭转其在南亚的外交被动,不向位于南亚的印度周边各国施加政经影响,在实施援助时继续高唱所谓的不干涉内政,实则自闭天伦的老套做法,不大力发展中国在南亚的外交——情报总体战,不向巴基斯坦施以战略援手,并派出军事顾问与必要的军事工程团队,放弃对缅甸的政经影响,那么,我们就只能等着步步为营逼近中国的强大印度有朝一日踏着美日围堵的节拍,吵吵嚷嚷地闹上门来。中国是到了该系统地研究印度并制定自己的南亚战略的时候了。

 

老夏

20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