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名校人与非名校人的职场较量——体悟德鲁克之五十四



    作者:杨柳君
 
对于那些幸运的毕业于名校,从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年轻人来说,手捧眩目的简历,奔走于人才市场中,显然会受到更多公司的青睐。
名校毕业毕竟也算个光环,绝大部分知名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无疑更欢迎毕业于名校的学生,这些知名企业甚至都不会给那些非名校毕业的年轻人机会。
 
 
不过,名校毕业与非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呈现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毕业于名校的那些年轻人,在找工作时,自然对工作有更高的期望值。
而且由于他们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宝贝”,不少名校的学生多少有些心高气傲,在面对第一份工作时,部分人显然缺乏心甘情愿从基层做起的归零心态。
有些人甚至巴不得凭借名校的毕业证,一进入企业就坐上管理层的位置,可以对着基层员工指手画脚。
毕业于名校,在找工作时,相对非名校毕业的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抛给他们的橄榄枝也更多。
于是在初入职场的几年,这些优越感很强的年轻员工容易心浮气躁,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前途而频繁跳槽,他们企图抓住每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机会。
却很有可能在患得患失中得不偿失,白白浪费了几年宝贵的打下夯实职场基础的时间。
 
 
相对这些名校毕业的年轻人,非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大多对自己的条件心知肚明。他们中有人或许当年真的只有这个能力考取三本,甚至大专,有人可能仅仅是机遇不好,与名校失之交臂。
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手上揣的这张牌“不硬”,在人才市场可由不得你挑三拣四。放眼望去,都是些名校毕业的,甚至留学归来的海归在与他们争夺就业机会。
于是,这些毕业于三本的,甚至大专的年轻人,不敢轻易挑三拣四。倘若有家他还算心仪的企业愿意招募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懂得珍惜的,也乐意在企业里从基层做起。
真的进了企业后,也多半不敢有非分之想,不敢盲目跳槽,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工作来之不易。
 
 
当然,也有些“不幸”毕业于三本,甚至大专的年轻人自暴自弃,自卑感强烈。他们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那些名校毕业的同龄人,在机遇面前,他们条件反射的选择逃避,他们不断暗示自己,我不行,我的文凭太差,我没这个能力。
别人还没打败他们之前,他们就将自己打败了,甘心认输,主动放弃。
 
 
作为上司,在多年辅导年轻员工的过程中,我个人常需要调和他们的这两种矛盾心理:如何引导名校毕业的年轻员工戒骄戒躁,安下心来;如何帮助非名校毕业的年轻员工重建信心。
 
 
在多年辅导年轻员工的过程中我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更乐意招募名校毕业的年轻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绝大部分名校毕业的年轻员工自我管理能力强,上进心强。
一个问题,你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明白了,还能在工作中举一反三,给你不断带来惊喜。
 
 
你犯不着对他们的工作过程过多关注,他们对自己有要求,甚至有高过你的期许的要求。他们更懂得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工作成果。
而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自尊心强,上进心强,不甘落人后,倘若他们的工作成果不够突出,他们通常更乐意自动自发的加班加点。
在偶尔你召集他们头脑风暴时,你常常会感叹他们的精彩观点,甚至都能带给你不少启发。
 
 
而相对于这些名校毕业员工的优秀特质,那些毕业于非名校的年轻员工就明显逊色一些。
同样的一个问题,你可能需要反复指点,不断提醒,还要接受他们会犯同样错误的事实。
这些毕业于非名校的年轻员工,自我管理通常都弱一些。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自尊心不太强,上进心也明显需提高。在工作中,他们需要你持续激励,不断施压,而且你还要花精力做好他们工作过程的管控。
 
 
通常来说,作为管理者,带那些名校毕业的学生,比带那些非名校毕业的学生要轻松些、愉快些,更有成就感些。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我这里说的是概况。
也有一些非名校毕业年轻员工的工作能力、职业化素质,在大部分名校毕业的员工之上,只不过这些人的比例较小。
 
 
诚然,有幸接受很好的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好的起点。
优秀的学校,自然有更佳的学习氛围,博学的老师通常也更多,同学也更优秀,这些因素在无形中都会持续给你带来正面的能量。
毕业了,怀揣名校的毕业证,自然也更容易争取到心仪的工作机会。
这些都是毕业于名校的明显优势。
 
 
另外一部分人,或许当年考试失误,或许当年的确不够努力,很“不幸”的,你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甚至你只是一个大专毕业生。
挤入人才市场,与那些名校的学生竞争,真实的世界让你更看清了他的无情。
屡次遭拒绝后,屡次挫败后,你对前途越发没有信心,负面的情绪也不知不觉多了起来。
 
 
但我很想说,毕业于名校固然非常好,倘若你“不幸”毕业于非名校,其实也没有关系。
再过十年,你们会发现,曾经风光无限,坐拥无数就业机会的一些名校人,十年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发展的并不太好。
相反那些当年无缘进入“大”企业,只能靠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的非名校人,通过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如今坐上了不低的管理岗位。
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顺利的完成了再教育,如今也有了不错的受教育背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所以说,年轻时的受教育经历只是一个起点,不要以为他会决定你们的命运。
进入了企业,从长期发展来看,你的实际工作能力显然更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你的价值取决于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你曾经毕业于哪所学校。
 
 
市场找企业要成果,企业找人才要成果。
倘若你是能为企业持续贡献优质成果的人才,不论你是否毕业于名校,你都有充分的机会一步步的,稳健的,完成从基层员工到基层主管,到部门经理,到事业部负责人,直至到高层决策者的华丽蜕变。
或许因为你缺乏显赫的受教育背景,你毕业于非名校,让你的这个职场奋斗过程显得长了一些,曲折了一些。
但请相信,这份夯实的职场经历会转化为你的无尽财富,令你日后的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
 
 
对此,德鲁克有这样的观点,
   “在这方面,我是个保守的反对派,因为我认为教育应该赋予我们责任,而非特权。
我反对有些学校大肆宣扬教育提供了一条不需要靠工作表现,就可以直接获得高地位和高收入的捷径。这种政策不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也无法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更无法满足企业对于高效能主管的需求,这完全是偷懒的招数,而且偷懒的招数照例在最后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需要花更多精力来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