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空气中的污染物也随之不断“升级”。2011年PM2.5成为中国人最为关心的话题,在民意的推动下,中国拉开PM2.5的监测大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人们开始向更高的生活标准看齐。人们不在满足于简单的口腹之欲,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人不再单纯最求吃好,吃的健康已经成为更多人的目标。简单盘点2012年的几个关键词,环境危机与食品安全无疑将榜上有名。如果说将食品安全隐患归结于商人的血液中缺少了道德的基因,那么近年各大城市中雾霾天气持续如将如何作答?
雾霾一词本该是形容空气中水汽的一种自然凝结现象,但是如今却被用在了环境污染上。1月12日一场罕见的“雾霾”袭击了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北京市气象台也发布了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12日当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据环境部门监测数据显示,霾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当天,北京的一些地方PM2.5数值监测出现“爆表”,所谓的PM2.5爆表指的便是,空气中的污染浓度已经超出了该污染物的值域。新国标规定,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而北京局地PM2.5指数曾超1000,高出平均值的10倍。
这场雾霾的来袭,让很多市民有些措手不及,庆幸的是极度恶劣的天气正逢周末,多数人可以选择在家躲避屋外空气对人体造成的直接伤害。足不出户2日后,14日北京的空气质量稍有缓解,但是阴霾天气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近年来北方雾霾天气频繁,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与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汽车尾气排放综合作用,导致空气中的PM2.5含量激增。
对于PM2.5很多人脑中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用具体的学术词语解释,很多人也是多半难以透彻理解。可以肯定的是,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而据欧盟的数据显示,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同时,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让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面临潜在的威胁,有专家预计到2033年中国肺癌人数将会呈现一个井喷的状态,患病人数将会达到1800万。距离2033年还有很长的第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留给我们改善环境的宝贵时间。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上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环境美也是美丽中国的核心概念。建设生态文明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转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共识的前提下,国家如何在经济、环境之前达到的一个平衡,是考验管理者智慧的大问题。北京恶劣天气频繁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管理者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远不及污染物排放的增长步伐。最新消息显示,北京市公布近几日雾霾北京的原因,机动车辆排放尾气过大,导致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劣。目前北京已经实施汽车消费管理,但笔者认为单一的行政手段显然无法解决这一复杂问题。
伦敦污染事件发生之后,英国选择提高污染成本的办法来治理污染问题。目前中国对于汽车消费征收的税率过低,未来是否应该提高汽车消费的税率,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政府用污染税获得的补贴来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左手倒右手的方法既可以满足人民的出现需求,也可以降低城市污染。北京的雾霾天气给市民造成了很大的恐慌,这一点从口罩的热卖中可以看出,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最为让人熟知的便是抢盐。脱离污染最好的方法是远离污染,过去老百姓有一句戏言:“穷的就剩下喝西北风了”,现如今在北京这座新雾都,对于穷人而言喝西北风的愿望也已经被无情的剥夺了。
食品安全刚刚爆发之初,社会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增加与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渐渐的“习惯成自然”。最可怕的便是如此,PM2.5目前正是风口浪尖时期,关注与热议是难免的,国家已经实施PM2.5的监测,但是问题持续得不到改善的话,笔者不禁要问上一句,人民对PM2.5的恐惧到漠然还有多远?
雾霾下的北京:恐惧到漠然还有多远?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