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新闻联播》炮轰“产能过剩”


赞同《新闻联播》炮轰“产能过剩”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3年1月22日
1月21日晚,从《新闻联播》上听到这样一说:
如果没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改革奠定的坚实基础,没有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加强金融调控、控制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我们很难有今天这样的局面。金融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将载入史册。
 
我感觉,这一说法中的“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加强金融调控”、“金融工作”,应该包括2008年11月推出的“四万亿计划”或“一揽子计划”;这一说法,表面上是对金融工作的赞誉,其实,也是包含着给“四万亿计划”或“一揽子计划”唱赞歌的。
 
关于“四万亿计划”或“一揽子计划”,2012年7月10日、9月4日,本人撰写、发布了《“绝对不能再搞四万亿投资”一说否定了“四万亿”》、《钦佩和支持新华网、人民网炮轰“四万亿计划”》等两篇文章。
2012年9月11日晚,针对从天津传出来的“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人不顾事实的歪曲和指责,甚至是不必要的代价,我想郑重的说明,正是因为当时的果断决策和科学应对,我们才避免了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农民返乡,继续保持了中国发展的好势头,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防止了现代化进程出现大的波折,这些年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一说,本人又撰写、发布了《刘先明对“一揽子计划没必要是不顾事实的歪曲”的看法》一文,我在文中批驳道:
“有人不顾事实的歪曲和指责”的说法,带有文革的遗毒:
1、“有人”,是哪些人?是领导,还是专家、学者,或者是工人、农民;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最好说清楚,不要含糊不清。
2、“不顾事实”,怎么“不顾事实”了?“一揽子计划”实施后,钢铁、光伏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商品房的房价飞涨,等等,这不是“事实”吗?
3、“歪曲”的基本词义是:故意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对事物作不正确的反映,含有贬义。有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专家和高层领导,依据自己的见识和调研,对“一揽子计划”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进行批评、指责,就被扣上“不顾事实的歪曲和指责”的帽子,这是文革的遗毒没肃清的体现。
 
让本人感到有点突然的是,从1月22日的《新闻联播》中,我听到了央视发出了与本人感受相同的声音:
目前,受国外市场需求放缓影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些行业甚至因此导致全行业的严重亏损。不仅传统产业过剩,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在近年出现过剩。
多数制造业的领域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威胁,像在这方面,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船舶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不难看出,在我国传统产业的产品结构还不合理的情况下,没有大量资金的盲目投入,众多传统产业的产能是很难严重过剩的,目前我国众多产业的产能过剩,与2008年推出的“四万亿计划”或“一揽子计划”是密切相关的。
我认为,央视1月22日《新闻联播》对“产能过剩”的报道或炮轰,具有对“四万亿计划”或“一揽子计划”炮击的效果。
我建议,国家有关机构应该分析和反思“四万亿计划”或“一揽子计划”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或埋下的祸根,同时,可依据党纪国法,追求相关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链接:
1、“绝对不能再搞四万亿投资”一说否定了“四万亿”
2、钦佩和支持新华网、人民网炮轰“四万亿计划”
3、刘先明对“一揽子计划没必要是不顾事实的歪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