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闹洞房》的成功谈民间舞蹈创作


从《闹洞房》的成功谈民间舞蹈创作

 

王秋蝉

 

“闹洞房”是我国较普遍的一种民俗活动。其浓郁的喜庆色彩,欢快热烈的气氛,诙谐有趣的戏闹,都程度不同地表现人们对爱的喜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如何将这个传承久远的民间喜事活动改编成现代舞蹈呢?如何让它赋予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感情、新的韵律呢?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完成视觉与听觉艺术享受呢?如何才能作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呢?等等问题成了舞蹈编导的困惑。
要想把这个形式独特、地域性很强的民间舞蹈搬上现代舞台。我想,就必须将原模原样的活动提炼、加工、上升,使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就必须具有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接受的表现形式,具有表达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韵律。开始有两种想法:第一是充分运用传统陕南“小场子”表演的程式和技巧,把“小场子”中的人物一旦一丑变成现代的一男一女,把在方桌上表演变成在舞台上表演,草帽圈、扇子的道具不变,边唱边跳的程式不变,改变人的服饰和唱词内容,这种临摹方式使我忐忑、拿不定主意。第二种想法是人物、表演程式都可以变,但最终效果还应让人感到这是民间舞蹈“小场子”,并且要保留老艺人的原貌。这种改变人物和程式的观点,也让我困惑难决。最后还是我的几位老师的教导开阔了我的视野,即:给民间舞蹈注入现代意识,大胆地创新、突破,让传统的民舞服务现实。有了这个立足点,有了改编的思路、方法和效果。于是,我构思了舞蹈《闹洞房》的结构:农家小院,花香月圆,一对新人在洞房里含情脉脉,一段舒情的双人舞将人们带入这充満喜庆的洞房之中。一群山村小伙、姑娘们在窗口偷看,这群纯朴的青年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冲进房内嬉闹。洞房中出现了热闹、欢快的群舞场面,新郎新娘满怀喜悦忙着给大伙散糖,在众人的要求下,二位新人给大家表演精彩迷人的节目:吃苹果,摸新郎、坐花轿、跳迪斯科、小场子等。调皮的年青人抬来桌子当花轿,先是把二位扣在桌下,接着又把他们俩撂上桌面,一段“小场子”跳完之后,众人要新郎新娘当面接吻,当新娘用扇子挡自己的脸时,新郎急切、神秘地将新娘亲吻一口,新娘羞得无地自容,在众人的欢笑喜闹当中,将舞蹈推向高潮。最后,在午夜尽情的欢笑之中,新郎手拉着新娘,拼着气吹灭了灯(运用切光产生“黑”的效果)。舞蹈在无音乐、无灯光之中结束,恰到好处地留给观众很多联想。舞蹈结构出来后,舞蹈语汇如何表现呢?我又进一步研究了安康民间舞蹈“小场子”的表现形式,我将“小场子”舞蹈中的风格、特点、传统技巧,即:“逗、捧、颤、抖、扭、摆”等提炼成几种基本动律,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再进行夸张、变形和发展。用“逗”“捧”的组合表现“闹”,用“颤”“抖”的组合表现欢快和喜悦,用“扭”“摆”表现力量和羞涩,这种舞蹈造型的夸张和内在情感的宣泄恰好表现了现代农村青年对美的追求,对爱的向往。展示出现代人别具一格的舞蹈技巧,给人一种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通俗的,也是高雅的全新印象。使舞蹈很快与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观众产生共鸣,观众在追忆和想象中得到了美的启发,受到美的熏陶。因此,舞蹈一公演,就受到了好评,就得到观众的喜爱。并在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中获编导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通过“闹洞房”的改编,我体会到:搞民间舞蹈创作,首先要贴进实际、贴进生活、贴进群众,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吸取营养、摄取有地域特征和民族个性的文化特质,就一定会编排出好的舞蹈作品。《闹洞房》的成功改编,也让我认识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舞蹈创作一定要做到:
在内容上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民间舞蹈创作要突出讴歌时代的主旋律,要着力塑造当今新的人物形象,反映广大群众的理想、愿望、思想和情感。为此,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和掌握群众感情脉络的审美意识的变化及要求,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脱离生活,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
在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点和审美意识。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艺术,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习俗、观念等艺术化的形象反映。因此在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应将民族舞蹈的特征与民族的审美意识相结合,熟悉他们生活,了解他们的情趣以及有关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历史和文化背景等,从而把握住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
社会的进步,使舞蹈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不论其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具有何等的深度与广泛,但其形式决不能脱离民族特色和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生动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以及所具有的欢乐和痛苦,才能具有民族特色。
在风格上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新的韵律。如何给民族民间舞蹈注入现代意识,除了在内容上突出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特色外,关键还要做到舞蹈语汇的创新。在《闹洞房》创编中,就尝试把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触所引起的种种表象,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变成各种具体表象进行组织安排和艺术加工,运用现代的思想观念,现代的艺术技巧和手段,创造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使我们看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采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看到了民族民间艺术不断的超越和延伸。
《闹洞房》使我获益非浅。使我懂得一个舞蹈编导只要不断努力从民族民间舞蹈中吸收精华,创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就能超越民族民间舞蹈的局限,就能超越程式,超越区域,超越时间,超越自己。
(作者单位:汉滨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