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川:生产烂尾新闻是想将民众监督权关回笼子?


无论元芳怎么看,习近平在日前由王岐山主持的纪委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誓言:“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都将时下反腐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同时,它也再次挑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从各路媒体的官方评论与论坛、博客及微博的评论来看,习总的讲话得到了各方首肯。但也有观察者发现,事先有见之明的京华时报,去年就建言《将公权力赶进法治的笼子》。当时他们对‘笼子’作了形象表述:‘被笼子束缚着,伸手就不那么自由。笼子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伸手就有被群众敲打的可能。’‘笼子打造好了,就有一个让笼子成为刚性的问题。纸糊的,权力一挣就脱。’”

 

显然,习近平在日前谈及“笼子”时,事先想到了这一点。由此,这家首都报纸,今天再次说到有关“笼子”的话题时,长出了一气。于是,他们写道:习近平强调了三个机制:“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就为“笼子”打造了三个层面的刚性之墙,彰显出源头反腐的理念,而不仅是着眼于打击腐败分子。

 

是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但要做到政令畅通,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却并不容易。如当《“房姐”背后藏着多少“老虎”与“苍蝇”?》及《盘点2012年那些悬空的“烂尾新闻”》、《多个热点事件成“烂尾新闻”,官方热回应冷调查》等追问及善意提醒不断出现时,有关“笼子”、“老虎”、“苍蝇”话题,就不得不回归到现实当中了。

 

如当有记者在调查烂尾新闻时,要么,是电话无人接听;要么,是说了算的领导不在;要么,是拒绝回答等等。最可悲的是,这些从山西县委书记女儿“吃空饷”到陕西“表哥”杨达才、宜宾南溪招“三陪”女协税员、深圳市原副市长严重违纪、天津蓟县大火、哈尔滨“824”大桥垮塌、双城“性侵门”(双城电视台主持人王德春微博举报案)等等“断尾新闻”中的“蓟县大火”,该县宣传部甚至还将皮球踢给了给了国务院。

 

据新京报称,当他们追问蓟县官方:“目前,调查结果如何?有无责任人被处理?何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时,天津蓟县县委宣传部人员这样回应:“他们只是配合火灾后的宣传工作,具体的处理结果还得问市委宣传部,他们没收到最新通知。天津蓟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人员称,这事既然由国务院安委会督办,具体的调查结果就得由他们公布。”

 

都到顶了还说啥?天津蓟县的回应,可谓天衣无缝,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变得哑口无言。但细细一想,它仍不是理由。要知道民意乃立国强邦之基,不可无视,更不容忽悠。正如有人解释“烂尾新闻”时所说,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面对问题,“不想查,不敢查,不愿查”,就算迫于网络压力,表了态,道了歉,甚至罢免了责任人的职务,也只是一种“积极的应付”,目的不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怒火”。但这样的情况的不断出现,就变成了你“囧”,他也“囧”,大都都“囧”。也就是说,当代表“光明”的“囧”,被网民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时,任何“烂尾新闻”的重现,都早已让民众受到了二次伤害。久而久之,当爆发二次同样事件时,由于没有清明的处理个案作参照,因此所掀起的新闻事件,势必会产生更坏、更极端的猜测与愤怒。

 

是的,针对此“囧”,有人分析,“烂尾新闻源自问责机制缺失”,“根治烂尾新闻,光凭自觉还不够”;有人认为,“唤醒烂尾新闻里装睡的人”,对“新闻烂尾”要“鞭打慢牛”;有人建议,“烂尾新闻”应与“乌纱帽”挂钩,“监督不应止于表态”……林林总总,一言以蔽之,根治烂尾,功夫还在新闻之外。“烂尾新闻”的出现与当前网络生态有关,民众缺乏持续关注的热情,令新闻烂尾有机可乘。这种解释,虽说冠冕堂皇,但它还是被南方都市报一眼就看穿了。那就是,有些地方之所不断地生产烂尾新闻,根源在于他们是想把民众的监督权关回自己打造的笼子,就像西游记的某郡官因得罪了上苍,任凭孙猴子有七十二般变化,也吃不完面前的面山、米山,烧不断那钢铁打造的铁链,民众有再大的“怒火”也发不出来。

 

由此,这家报纸才借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产明了自己的观点:落实中央精神,不但要将《权力关进笼子,还把权利放出笼子》。

 

乍看标题还有些不解,但细细想来,其“拐”点却在于,“推行反腐工作,说到底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但如何做到这一点,恐怕绝不是单靠上层的施压就可以做到,而是需要全民监督局面的形成。要塑造全民监督之态势,公民监督权利的保障,包括知情权、监督权、质疑权的确保就显得非常之重要……如果说‘把权力关进笼子’作为一个政治目标,那么‘把权利放出笼子’就是一条具体实践路径:通过释放公民监督的权利,通过高层的不断施压,作为世界公认难题的腐败问题,才有被真正攻克的可能”,所释放出的美好的愿望。

 

只是,这一美好愿望得以实现,同志还需要努力。(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