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你是本地人吗?你因此有优越感吗?


作者:杨柳君

说实话,作为中国人,在国内常常感受不到作为一个公民的荣耀感,持有中国大陆身份证在大陆生活,除了在你的户籍所在地,其他城市你感受到的只有不便利,甚至隐隐的歧视。


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欺生”的文化,倘若你不是本地人,别说是生活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是生活在一般的中、小城市都或多或少会受到些不同于本地人的差别待遇。

我的老家算中国的一个“大”城市了,记得大约在念高中的时候,班上逐渐多了些临近“小”城市的新同学,这些同学说的是普通话,我们这些本地学生说的是本地话。

常常我们这些本地的孩子在说话时会故意放大声,以展示令我们“自豪”的当地方言,显示自己是本地人,浅薄的优越感溢于言表。

那些外地的同学也多半对我们这些本地同学羡慕不已,一般情况下他们在学校中为人处事也更为收敛、低调,我们多少能感受到他们的些许自卑。





那时的我,也和其他本地的同学一样,“享受”着作为本地人的优越感,也曾浅薄的瞧不起那些外地的同学,基本上不太跟他们玩在一起。

如今一晃毕业这么多年了,我走南闯北的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过,从曾经某个城市的本地人游走到了其他城市,也成了当地人眼中的“外地人”,没有了作为本地人的所谓优越感,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外地人的些许不易。

作为某个城市的“外地人”,我算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波折,也遇到过贵人相助,但尽管如此,城市新移民的生活相对当地人来说,还是有不少的困难要面对的。





都说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城市也好,移民往往是最优秀的一群人,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多少都会有想要出去“闯闯”的念头,看看外面的世界,怀揣一颗不安分的心,我也曾经如此。

其实这是件好事。

年轻就是本钱,即使摔跤了,遇到挫折,碰壁了,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爬起来再前行,反倒是若不做任何尝试将来老了恐怕会遗憾。





从人才流动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年轻人都有成为“外地人”的极大可能,真要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没去一个新的城市读书、工作过,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也许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以前在家读书时你不愁吃不愁喝,尽管也许你的家庭不富有,但中国的父母是绝对不会让孩子饿着的,孩子们躲在父母的怀抱里长大。

纵然今天你大学毕业工作了,作为本地人,你也犯不着操心房租、饭钱,你大可以依旧和多年前一样,每天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和父母吃在一起,中国的父母也多半不会要已参加工作的孩子交什么房钱、饭钱,不少家长可能还会心甘情愿的在经济上倒贴孩子。

这样一来,作为本地人,你的危机感无疑不会太强,因为你身边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安全”。





人都是有惰性的,作为本地的年轻人,你有吃有喝,有家回,仍然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并且倘若有一天要结婚了,如果你是男孩,绝大多数中国的父母还会拿出一笔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十年数目不小的房款、结婚钱无偿赠予你;就算你是女孩,家里通常也会给出一笔所谓的嫁妆钱。

于是,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年轻人,就这样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特别是那些长年在老家读书、生活、工作的人,那些几乎没离开过家乡的人,大部分也就这么优哉游哉的过日子。下了班约几个朋友打打麻将、喝点小酒,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着。





而作为外地人,作为一个城市的新移民,境况就不一样了。

大学毕业找工作不容易暂且不论,作为职场新人,就算找到了工作,工资多半也不高。你扳着指头算了算,除去每天的饭钱、生活费,再加上每月房租、上班路途的交通费,活生生就是一个“月光”族了。

倘若再想添置些衣物,数码装备什么的,就捉襟见肘了。若再时不时参加些朋友、同事的聚会、聚餐,经济就更紧张了。

于是,你每月盼着发工资的那天,等工资拿到手了,赶紧去支付各种账单,等账单支付完毕,你愕然发现手上的钱已所剩无几了,于是只得又盼下个月,如此循环反复。





如此境况,经济上的紧张,就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特别是那些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高昂的房价就能让你趴下,就算你是租房,想要住的离上班的地方近一点,每月必得耗去不菲的房租。

倘若你打算在那个不是你家乡的城市长期定居下来,你买了房,更是得小心翼翼的工作了,你唯恐一不小心丢了工作,几个月的房贷还不上,估计着急的会连觉也睡不着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今天我再回过头来看所谓本地人、外地人之分,真是发自内心的对那些打拼的外地人多了分敬意,当然我现在也暂时算在上海打拼的外地人。

这么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游走在不同城市的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外地人的不易,但也充分享受着外地人身份带给我的不安全感、危机感,也正是这份不安全感、危机感,激发了我的潜能。





回想自己当年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动不动瞧不起那些外地同学的想法真是浅薄。

外地人怎么了,本地人又怎么了?

一个城市的本地人,倘若瞧不起外地人,排挤外地人,无疑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不能从更深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

外地人也好,本地人也好,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优越感不优越感的。更何况你的信心、你的实力应该从你的实际能力,从你对社会的贡献中来体现,而不应该仅仅因为你“幸运”的出生在哪个城市,拥有哪个城市的户口。

就好像我们的富二代,你爸有钱怎么了?你爸有钱你有啥好骄傲的?你爸有钱关你什么事?你呢?你能做什么?你能创造什么价值?只有你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了价值才值得你自豪,不是吗?

可很显然,我们很多人都没太想明白这个理。





遗憾的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很多在非户籍所在地打拼的父母为了那张本地身份证绞尽脑汁,因为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会因为你是本地或非本地户口而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