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呵呵,还是不生这个气了,回到孔子身上来吧。孔夫子这个人,一生的经历非常坎坷。后人说他是至圣先师、文宣王,那是给他罩了一层又一层的光环,估计他老人家活着时是想不到的,现在九泉之下,说不定会笑醒过来哦!
我们今天的学习,是把他还原成人,通过《论语》等原汁原味的文献,把孔夫子还原成一个可看、可触、可摸的活生生的历史人物。
孔子的是商代的王室之后,后来家道衰落,到了周朝春秋时代,孔子的家族一步步沦落。孔子的父亲,曾经做过鲁国邹邑的大夫,邹邑也不是一个大地方,充其量也就是赵本山嘴里的“铁岭这个大城市”的感觉。孔夫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很不幸的是,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于是带着孔子还有一个残疾的哥哥,从邹邑迁到了曲阜。孔子叫仲尼,他的哥哥叫伯尼,一个老大一个老二,伯仲之间嘛!母亲带着他们从邹邑迁居到曲阜的阙里,生活非常清贫。孔子十七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孔子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哥哥也要靠他来供养,所以有下面的这样一条资料: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9·6
太宰问子贡,你的老师孔夫子真的是个圣人吗?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本事啊?子贡怎么回答呢?他是孔子门下“言语科”的代表,当然很会说话了。他对自己的老师非常推崇,就对太宰说,我的老师啊,本来就是老天爷降下来的即将成为圣人的人,当然能力很强、本事很大、才能很多了!孔夫子听到了以后,就平平淡淡地说,太宰他知道我什么呀?你子贡也在瞎说!我这个人啊,小时候非常贫贱,命运坎坷,所以很多卑贱的事情都做过,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会。事实的确是这样的,从史料上记载来看,孔子会放羊、会算账、也会驾车当司机等,这些底层劳动人民干的事,他都干过。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里的君子,指的是贵族士大夫,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贫贱的生活,所以,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些事,也不可能有这些能力。这个能力,指的就是从事具体的日常劳作。
有人说这是孔夫子自谦,其实,这有什么好谦虚的呢?这只不过是孔子对自己的一个客观评价而已。后人把他推得这么高,“至圣先师”啊!“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啊!不得了,了不得啊!但是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如此而已,始终是一颗真诚的平常心。
孟子是这样谈到孔子的,我们看下一条资料: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孟子·万章》
“委吏”,就是做委托给他的事务,当管家、帐房先生之类的事务。这里的“会计”,估计和我们现在说的会计也差不多,就是记记账、平衡平衡收支什么的。孔子作为委吏呢,不过就是把这些账目摆平而已,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乘田”呢?就是给人家做管理牛羊的管理员。牛羊每天要早上出栏、晚上归栏,数目要对头。另外到了冬天要添草料,还要有额外的开销等等,总之,孔夫子给人家干这些事情,管理人家的牛羊,就是让牛羊长得壮一点而已,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得的。他也不像其他宗教里的圣人那么神奇,比如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周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再比如耶稣降生,《福音书》上说有天使下凡到牧羊人中间去预言,又说圣母玛丽亚的丈夫约瑟不是耶稣真正的父亲,玛丽亚是以处女之身而怀上了圣灵。
但是,真正的儒家不讲这个。汉儒们好拿谶纬灾祥说事,喜欢比附阴阳家之言,搞所谓的天人感应,神化孔夫子也是从他们开始的。所以,汉儒们对儒家的核心要义,还是缺乏真正的领悟,不得孔门心法啊!直到宋儒,失传千年的孔圣心法,才重新被接续起来,从而正本而清源,左右了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化。我们从可信的原始资料上看,孔夫子虽然被尊为千古第一的圣人,但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