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没有排外思想,大多时候他们都会默默地承受。因为这块土地的统领者历来都是外人。来自东北的金人、满人,来自蒙古的蒙古人,来自安徽的朱利在此做过皇帝。好像自从荆轲刺秦王后,燕赵大地的子民就忘掉了“反对”这两个字。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他们一贯的心性,他们导向了形势。
很久很久以来,河北人民似乎缺少了远见和勇气,这里虽是沿海,但商业传统很少,政治和经济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历来搞不清楚,也不愿意去想。因为他们认为想也没用!看着沿海省份一个个兴旺起来,他们羡慕,他们哀叹。但似乎仅此而已,他们没有愤怒,也没有发誓迎头赶上的豪情。依然,眼睛看着外边的天空,心里想着外地的繁华。
虽然说在事业上总体来说河北人被认为是保守和不思进取的典型,但很久很久以来河北人形成了心地善良和温厚的性格。这似乎从战国之后就开始了。翻翻河北历史上的名人,你就会对此有所认同。最早具有这种性格的河北历史名人是涿州(范阳)人刘备,刘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建立千秋基业却被万古传颂的皇帝。他与山西人关羽、老乡张飞之间的哥们情谊被后代男人们奉为楷模。可能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句结拜的誓词就从他那里来的吧。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山东人被认为重哥们,也重老婆。而河北人被认为只重哥们,却不重老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吗!河北的男人们,你们要是不被老婆喜欢就怪老刘吧。
刘备之后具有此一性格特点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老赵是老刘的老乡,也是河北涿州人。按功绩,老赵比老刘强,他开创了大宋几百年的江山。老赵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好开国皇帝。据说,他造反是被部下逼得,而非自愿,而且没有费多大周折,并不血刃的就当了成事了。他当了皇帝后也没有杀这个杀那个,发明了“杯酒释兵权”这一妙术,老哥们儿们高高兴兴地就交了枪。然后回家喝酒享福去了。不思进取的性格体现在赵匡胤的子孙们身上,致使宋朝成了一个对外十分窝囊的朝代。并开创了打不过就南下逃跑的先例,其祸之大看看现在的台湾就明白了。
唐代名臣魏征那是有名的杠头,此君为河北人。正直的过了分,幸而遇到了宽容的上司,否则可能造就死悄悄了。也许只有河北的土地才会产如此之人吧。这种精神如果用到商业上,那是绝不会有所成就的阿!
历史上,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多为武夫。看看历史,直至近代你都会同以此说非虚。战国时代的藺相如戏秦王、荆轲刺秦王千古流传。可惜他们都没有最后挽救国家,赵国燕国相继被秦所并。“毛遂自荐”中的毛遂老兄肯定也是慷慨之士,否则再讲究礼仪的战国时代不会有此之举。此一性格也被越南开国皇帝赵佗带到了国外,赵佗本河北正定人。被秦王派去评定南方的百越,功成之后就成立当地的首领。造反之事也非他自己觉悟,是其上司临终之前再三嘱托所致。我想应该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吧。赵老兄也不愿搏大哥的面子,重情谊才造成越南的独立。现在开起来多么缺乏政治远见啊! 之后有张飞赵云两位老刘的真哥们。
河北涞水人祖狄闻鸡起舞的故事千古留传,此举足矣看出此人的自强之心,且显得非常激昂。后来还有梁山英雄卢俊义、武松,此二位功夫一流,卢俊义是梁山二把手,可以说此老兄是在山东地盘上为河北武人争了光地!武松更是不多的会打虎的武人,我想如果将此兄派去罗马斗兽肯定也是千古扬名,无人能出其右。
河北人中非但男人好武中义者多,女中豪杰也不少。传说花木兰、穆桂英都是河北人士。此二人可为中国巾帼第一人。
近代河北武人中的豪杰也很多。霍元甲、大刀王五、燕子李三都为京城名侠,好武重道,舍生取义,堪称武人中的楷模魁首。
民国抗战之时,军阀并起。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是河北大地的子孙,此人虽为军阀,却也是重义重情,爱国爱家之人,身后的名声还可以。还有冯玉祥,也是军阀中的此类人物。
提起激昂之人,近代肯定数董存瑞老弟了。不管他就义前喊得那句话是否为: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此君之举也足以代表了河北男人的特性----慷慨重义。但大多时候是被算计的对象。
总的来说河北人纯厚良善重情的性格特点,造成了河北人中产生如此多的仁君、直臣、良将、草莽英雄的情况。但河北人中缺少像诸葛亮、朱元璋、毛泽东等能够顺势取利,心怀大志又善于驾驭巧于得利的大智之人。
这一特点的缺陷更直接的反应在商业上
河北,值得期待和发掘的地方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