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上,那篇转发的沸沸扬扬的“刚刚披露”的Steve Jobs的临终遗言。我说:“这是假的。不可能出自Jobs之口或者之手。”
好朋友非常不爽:“这段文字很震撼。”“你凭什么就认为不是他的?”“我们没有能力判断。”
我不想浪费时间寻找什么证据,也不能回答他们。如果你也因为这段文字而震撼,那么我如何解释和争辩都是徒然。
但庸俗的心态还是攫取着我的意念。上网Google,搜“Steve Jobs’ Last Words”。不出所料,关于他的“last words”的记载,只有2011年10月31日时,他的妹妹Mona Simpson在其葬礼上对他最后时刻的描述。他的“Last Words”只有三句重复的话:
“Oh Wow. Oh Wow. Oh Wow.”
这三句话才让我震撼。
那段所谓的“乔布斯临终遗言”,满篇只是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疑问。那个作者(无论是谁),无非是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些问题而已。
连看明白都谈不上,更遑论“看透”。
而Jobs,那是早已经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生命看穿。他的境界,在“看穿”和“看破”之间。
只是可惜,只差那一步。他便没有机会立地成佛。所以与世界告别的一刹那,他的灵魂突然触摸到了从未有过的境界。
Oh Wow。
(二)
该如何形容境界?
多于99.999%的世界,我们都在混沌之中,无法分辨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所以当你认为自己已经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的时候,你会觉得你超越了凡俗,可以不必在所谓的“对”与“错”之间纠结。这是一种释然。有人称之为“解脱”。
什么解脱。差之千里。
即使你明了了,对你自己而言,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你也必须在那些“应该的”和“不应该的”中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因为它们和“对”与“错”,“是”与“非”还是千丝万缕。你必须找到与这个世界之观的一种妥协之下的“应该的”那一面。
即使你做出了选择,你真的可以确定是“该做”,或者“不该做”吗?
“该做”,以及“不该做”。这样的选择,才算有了一点“境界”的味道。
而真正的解脱,是摈弃了“该做”或者“不该做”的矛盾,转而简单地在“去做”与“不去做”之间做出选择。这个世界,“不去做”,比起“去做”更加令人烦恼。
也许,你终于能够从根本之上,不需要理会“不去做”的烦扰。Just Do It(NIKE并没有如此潇洒。)。
而真正的纯粹“境界”。正是毋需了解和决定。“做”,“不做”,又何妨?
甚至,无所谓“为”。
这才是成就。也许吧。
2013.10.21.
【附上网上最近流传的“乔布斯临终遗言”(来自百度贴吧)】
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裁,我曾经叱咤商界,无往不胜,在别人眼里,我的人生当然是成功的典范。但是除了工作,我的乐趣并不多,到后来,财富于我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的事实,正如我肥胖的身体——都是多余的东西组成。此刻,在病床上,我频繁地回忆起我自己的一生,发现曾经让我感到无限得意的所有社会名誉和财富,在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已全部变得暗淡无光,毫无意义了。
我也在深夜里多次反问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价后,已经失去了价值,那么我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即我一生的金钱和名誉都没能给我的是什么?有没有?黑暗中,我看着那些金属检测仪器发出的幽绿的光和吱吱的声响,似乎感到死神温热的呼吸正向我靠拢。
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无休止的追求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和无趣,变成一个变态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写照。
上帝造人时,给我们以丰富的感官,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他预设在所有人心底的爱,而不是财富带来的虚幻。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和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己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