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2022


新闻讲东北部分地区连续三天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极差。今天在长春机场,天气影响了航班起飞,造成了几千人“积压”在候机厅内,大家情绪极坏。
雾霾天气,特别是PM2.5在这两年才真正引起大家关注。在2012-2013的供暖季中,首次出现了连续的、严重的雾霾天气,让人感叹宜居不易。
东北今年刚刚进入供暖季,环境温度较高时锅炉用不着开足马力,当然烟尘排放量也没有达到最大值,就已经出现雾霾,足以让大家对于2013-2014供暖季的空气质量担心有加了。
取暖
分析下来,造成雾霾的原因有几个,其一是汽车尾气,其二是北方冬季主导风向刮过来的尘土,其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暖造成的烟尘。
北京来讲,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上升,早就已经突破了500万辆,加上城市不断扩张之下,私家轿车的平均行驶里程不断加大、堵车造成的每辆车的行驶时间不断延长,就是考虑了每周停驶一天,排放量仍然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在可以预测的未来,油品提升和总量扩大的作用相互抵消之下,尾气造成的雾霾很难有实质性的改进。
而沙尘呢,主导风向上的防风固沙体系作用渐显之下,还算是可能改变的一项。
冬季雾霾主要“贡献者”是供暖,要解决雾霾问题,供暖是绝对重心。其一一定降低人的要求,国家供暖的标准是不低于16摄氏度,而且每年还有几天允许稍低于16摄氏度;现实情况是北京的冬天里,不少房间的供暖温度较高,开窗者有之、穿着夏季服装的也有之,对于身体健康不利,还浪费着大量能源。其二是,尽可能减少对于煤炭的依赖度,无论您采取了什么技术措施,烟气总还是要排放的。
担忧
从人均角度讲,中国绝对算不上能源大国;同时我国的能源比重中,煤炭占比较高。
作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资源,中国煤炭储量较之于石油要多得多,但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得给子孙们留下点吧。
我同学曾经悲观的讲过:在我们有生之年,非常可能会出现大楼内点煤球炉子的情况,讲的是中国天然气的储量有限问题;对于煤炭也有着同样的担心,未来总不能在大楼内烧劈柴做饭吧?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