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千蕊绽放 亟待完善


  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九,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对于我国涉农金融机构而言也是需要载入史册的。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千家村镇银行。

  回望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破茧成蝶”般的艰难成长。自2007年3月设立首家村镇银行以来,这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凭借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等优势,业已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力军,对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

  从2006年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到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监管机构陆续颁布一系列政策条例为村镇银行的发展铺路搭桥,同时探索研究批量设立村镇银行的方式,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然而,村镇银行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背后亦伴随了诸多问题,面临“吸储难、成本高、风险大”的“三道坎”。

  村镇银行设立于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经济体量小,金融资源有限,客观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低,不愿甚至害怕到村镇银行存款。而村镇银行网点分布不均,业务简单,又不能异地存取款,缺乏现代化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存款吸收。从走访的情况看,村镇银行营业大厅冷冷清清,基本没有客户主动上门办理业务,业务的开展全靠工作人员“扫街”、“扫村”、“扫镇”。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而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市场供求的不确定性及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使得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农民自身盈利能力和管理经验不足,信用意识淡薄,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又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而部分村镇银行借鉴发起行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具有明显的发起行的印迹,在内控制度建设、风险管控上缺乏自我创新意识。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较低的工资水平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又制约了银行内部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管理上存在操作风险。

  诚然,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成功设立,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但由于村镇银行归根结底是盈利性金融机构,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业经济风险高,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既定的经营理念,从而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在此情况下,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出现。

  为打破村镇银行的发展瓶颈,除国家应给予村镇银行政策支持,努力降低村镇银行操作成本,减轻风险损失等政策支持外,村镇银行应做好以下工作将自身打造成为面向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小微银行:

  一是提高社会认知度,拓宽存款来源。村镇银行应多渠道、多方位、持续性地做好自身形象宣传工作,通过营业厅设计、企业标志、宣传品和广告等方面进行企业形象设计,让公众了解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提高公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积极参与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便民金融服务”、“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形式,向群众宣传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宗旨,消除其内心的顾虑,增强吸储能力;设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村镇银行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铺设网点,以现代化的手段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采取上门服务等形式加大营销,深入“三农”的各个触角,及时了解农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缩减成本支出。村镇银行应借助发起行的平台,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尽快实现联网、结算方式多元化等,完善各项功能,保证结算渠道畅通。对于建设一定规模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应统一选型、统一建设业务处理系统,部署在村镇银行,由其自行管理维护或第三方托管,借助发起行的科技力量使系统建设更为规范。既加强了发起行对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又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并使成本集约化,分散部署的模式使发起行不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运维管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研究成立协会等组织,可以共同开发程序、研发市场产品,降低经营成本。

  三是优化经营环境,降低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应联合三农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缓解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加快农村个人诚信系统的建设,建立信用档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村镇银行要解决和农户及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估思维,研究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行业组织、商贸市场及供应链等渠道去掌握其信息,创新线上线下的风控技术。村镇银行内部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各项具体业务的管理办法,操作规范、流程等制度体系,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毋庸置疑,经过6年的发展积淀、合理布局和改进服务,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村镇银行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村镇银行诞生于祖国的乡镇之中,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作者:谢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