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止“洋地名”让中国人不再丑陋!


 立法禁止洋地名让中国人不再丑陋!

近几年里河南省各地不断出现的洋地名让人眼花缭乱,如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等引发了公众的意见。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政府令,宣布《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1015日起施行。《办法》不仅叫停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现象还明令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108日中国青年网)

在中国却要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咋听上去,似乎很有品味很有国际范儿。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很损体面很没文化,最多也就是个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回光返照而已。然而就是这种极其缺乏文化自信的现象,在内地依然如火如荼,伦敦、傍巴黎、傍纽约、傍“曼哈顿”、威尼斯的洋地名更是竞相登场、遍地皆是。

东施效颦,只会闹出笑话。某网友爆料称,他早上去了“斯坦福院落”,中午去了“加州洋房”,下午去了“香榭里街区”,第二天还去了“曼哈顿”、“柏林小镇”、“威尼斯水城”……别人都以为他周游世界去了,结果他告诉大家“其实就是在住的城市里转了一圈而已!”

无厘头的地名文化不伦不类的称谓叫法,让中国的特色文化迷失了原有的方向,让中国的老百姓找不着了北。由是,禁止“洋地名”几乎成了公众的共识,河南亦因形势所迫而不得不以立法手段加以禁之。然而事实却是,早在1986年国务院出台了《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1996年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有“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的明确规定河南之前,北京、广东、河北、湖北、浙江、内蒙古等地也都颁布了地方法规,禁止用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

禁令挡不住城市奔向国际化的路洋地名泛滥折射出的是一颗颗焦躁的心。无怪乎外国人很看不起中国人,无怪乎身在国外的中国人总会受到人家的歧视和羞辱。试想,当我们一味以外国文化为尊,以“洋地名”为耀时,还有自己的尊严、还值得别人尊重吗?

地名是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它凝结了一地历史的人文特征,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城市地名不仅仅是注解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标志,应该具有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要能表现出厚重的城市历史文化。一个洋地名泛滥的城市是毫无城市特色而言的,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是扭曲的城市现代化,更是对本土文化“蹂躏”和“践踏”。

诚如网友所说,愈是民族的、地方的,愈是世界的立法禁止洋地名回归本土文化尊重城市固有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必要之举我们期待着河南能将这个《办法》进一步细化,并来一次彻底的排查,对违规者重处重罚,对犯禁者严打严治!

(李吉明201310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