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纷争,跌宕起伏,精彩异常。
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弱肉蚕食,大浪淘沙。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程度,谁想一家独大,甚恐机会不大,更何况战情不断,安以静坐?
2013年上半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大致被微博和微信二分天下,它们分别占据着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这两端。微博在左端,以“媒体--关注--流量--向企业变现”为发展模式,拥有最强的媒体属性和开放度,但属于弱关系;微信在右端,采取“用户--社交关系--粘性--向用户收费”的发展模式,拥有最强的用户社会关系和封闭性。
微博和微信属性不同,各占半边,倒也相安无事,谁知半路杀出个陈咬金,搅乱了整个局势。今年8月19日,网易与中国电信联合推出一款OTT软件——易信,上线24小时,注册用户就突破100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类消息共计1200万条。一时间,让才上线的微信5.0慌了神,因为易信正是冲着微信而来的!
乍看易信,似乎与微信大同小异的,但它却手握三个“秘密武器”:其一,即使对方没有登录易信,甚或不是易信用户,也可以收到易信用户发来的免费短信;其二,易信可以与固话免费“通话”,用户通过手机发送易信语音给固话,固话会以来电提示的方式收听语音留言;其三,易信纯粹以手机通讯录为基础,增强了社交圈里“朋友”的真实性。
除此之外,与微信操作界面多达四级、五级相比,易信界面简单明了,操作极容易上手;用户使用微信要考虑流量,使用易信则不用太担心流量问题;同时和微信5.0版6元一组的收费表情相比,易信针对性地推出了大量免费的贴图表情,大批“表情控”必定会有所动心。
很显然,易信之所以选择这条与微信直接竞争的道路,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打破二分天下的局势,试图从激荡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这谈何容易?且不说,就在易信上线后不久,就有网友吐槽,说电话留言响应太慢,不经过对方同意便可以加好友、随意发送短信和留言,用户的隐私不受保障等等,就从微信强大的背景支持来看,腾讯如此重视用户体验,岂容他人在卧榻前安睡?
从更深层次来说,微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QQ多年的人际沉淀,而易信恰恰正缺乏人际关系这块最核心的优势。于是,易信便急于通过导入手机通讯录关系来迅速建立起用户的人际关系,其无需对方确认的单向好友关注模式与微博相同。这样的确能够快速增加用户的好友,但双向确认机制的缺失会易信发展成为与微博一样的弱关系网。
从本质上来看,移动互联网产品都是提供一种服务的体验,这个过程是占据用户使用时间和黏性。而用户时间是固定的,使用一种应用的时间长了,另一种就会相对减少,微信就是挤占了微博用户时间才对微博造成威胁的。易信选择与微信竞争,就意味着打算要挤占属于微信的用户体验时间,但面对微信业已建立起的领先优势,这条路有多大胜算?与微信否认是营销工具不同,易信标榜自己是商务应用,或许这个点子会是个突破口。
对于用户来说,无论坚持微信,还是转战易信,关键在于谁的服务更好、收费更实惠,而两者之间的良性竞争,必定会促使各方应用的升级改造,为用户带来更舒心的服务。
狭路相逢,智者胜,这场战役远没有结束。
易信出世 能否分得一杯羹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