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詹天佑 |
||
科目 |
语文 |
年级 |
六年级 |
教学时间 |
40分钟 |
||
学习者分析 |
学生对爱国人士有一定的了解,喜欢学习爱国人士的故事文章, 提高爱国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我理解不够,奋发自强的自制力不够。 |
||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爱国意识。 2.激发爱国热情。 |
||
二、过程与方法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 |
|||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热情。 |
|||
教学重点、难点 |
1.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热情。 |
||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活动1 |
内容导航: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
||
教学活动2 |
自主学习: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塞外(sài sāi)狂风怒号(háo hào)要挟(yāo yào)差不多(chā chà) 2、组词。 挠( ) 施( ) 浆( ) 讥( ) 毅( ) 庸( ) 岔( ) 劣( ) 绕( ) 旋( ) 桨( ) 肌( ) 貌( ) 康( ) 峦( ) 势( )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认为,这样( )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 ),至于中国人,是( )也完成不了的。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个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不怕( ),也不怕( ),( )接受了任务。 (4)、不管( ),詹天佑( )坚持在野外工作。
|
||
教学活动3 |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问题一: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问题二: 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詹天佑采取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用图示说明。 问题三:读完课文,詹天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一写。
|
||
教学活动4 |
质疑解惑:说说自己小组内的困惑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让学生画示意图从而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居庸关和八达岭”长城采用的开凿方式,学生们理解还能讲解出来,“人”字形路线,很多同学会画,但是语言表达不清楚,说明对这个部分理解不深刻,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便会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