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GDP增长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兼论《决定》对政绩体系的改革


什么样的GDP增长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兼论《决定》对政绩体系的改革
 
    众所周知,我国GDP总量相继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家而言无疑是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巨大跨越,它让整个世界看到了当今中国的成果与强盛。在这个以实力决定话语权的世界里,GDP数字涵盖着无尽的力量想象和社会展望。我们由衷地渴望并祝愿中国的繁荣与强大,任何有益的数字增长我们都不会吝惜最热烈的掌声。
但是,时刻需要提醒国人的是,不需要过度解读GDP增长的意义和价值,应该保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华丽数字的背后,中国还有很多必须解决却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有GDP增长并不能使其自动消解。且不说德国的绿色GDP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令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也就是说,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取消单纯对GDP增长指标考核,这不是不再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为了更好、更健康的GDP。因为,被称为中国“经济奇迹”的长期高增长,未必一定是好事,现在完全没必要因两位数增长而兴奋。
1953年联合国发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附表以来,半个多世纪,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但经济学界普遍认为,GDP考核存在着致命缺陷,很多内容反映不出真实的状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都走入了“惟GDP论”的误区,出现GDP年年创新纪录,但百姓收入、看病、上学、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指标”不达标的状况,出现了肆意破坏环境的现状。
  快速的经济增长,对政府来说,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对民众而言,则意味着就业机会、更高的个人收入。国家有了财力,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让国人扬眉吐气的东西这两年多起来了:有了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高铁技术超越德国和日本,J-20隐形战机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这是高增长的好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奇迹背后是有代价的,与增长如影随形的是资源和能源消耗,还有环境问题,尤其是过快的高增长,往往伴随着对资源的过度掘取、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使环境承载量不堪重负。多年以来,中国的GDP以两位数持续增长,但单论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我国是日本的15倍,是美国的8.7倍。这意味着单单的GDP高增长,只会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们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增长,靠的是动辄万亿元计的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上各种各样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等,制造需求。钱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基础设施建设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工业项目用的是从农民那里征来的土地,房地产从土地到资金全部来自民众。经济增长越快,对资金的需求越多,政府越要多收税、越要多征地,,这些压力集中传导到民众那里,就造成了官民关系的持续紧张。
这项改革将有力地改变现状,使各项工作能够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贫富差距缩小。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当然,未来的路怎么走,还需要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相信经过探索,更科学,更适用,更合理的考核领导干部的办法将会应运而生。
中国老百姓需要怎样的GDP增长呢?就我国当前状况而言,不用说房价飞涨令无数人望房兴叹,仅生活物资涨价就使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餐桌上缺肉少鱼!就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而言,GDP总量增长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应该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体现的非常明显,所有国人几乎都能够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个人福利改善。然而,曾几何时,GDP总量增长就要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有了过热的势头,而国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不见明显提高,提高的只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物价指数!这样的GDP增长老百姓不需要。
总之,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撇开人的幸福,再多的GDP也没有意义。所以千万不要迷信GDP,不要见“增”则喜,被高增长牵着鼻子走。因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GDP增长!也只有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GDP增长才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