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
《怀念母亲》 |
||
科目 |
语文 |
年级 |
六年级 |
教学时间 |
2课时 |
||
学习者分析 |
我班共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接受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但个别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参与问题讨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家”、“国”之间的关系,领悟作者对母亲和祖国同样真挚的热爱,激发学生尊敬母亲、热爱祖国的情怀。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没有离开过祖国,对于作者寄予祖国母亲的深切感情不能感同身受,理解不到位。 |
||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激发学生对于母亲的热爱,让学生能体谅母亲的付出,并对母亲抱有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理解“家”与“国”的关系,体会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明白对于作者来说“家”即是“祖国”,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
||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
三、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能灵活运用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学习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
|||
教学重点、难点 |
1.抓住重点字词、日记来体会作者思念祖国,怀念母亲的情感。 2.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作者对祖国母亲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不容易理解。让学生学会感情迁移,由对母亲的怀念迁移到对祖国母亲的深切怀念。 |
||
教学资源 |
歌曲《母亲》、课件、季羡林图片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活动1 |
导入新课 1.观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母亲缝衣图片,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揭示主题。 2.小组讨论,你在什么时候最想念妈妈? |
||
教学活动2 |
1.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照片、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
||
教学活动3 |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崇高、真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朦胧、思潮起伏、心潮腾涌。 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认为最有深意词、句再读一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课件出示:(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2)“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3)“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 (4)“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5)“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 ?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
教学活动4 |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 课件出示1.《寻梦》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2.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课件出示:“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3.再次品读课文,体会生活中母亲对你的爱。 |
||
教学活动4 |
小结:在国内时,作者因母亲的突然去世,留下终身的遗恨,感到自责、愧疚;在国外,作者因远离故土和亲人,而强烈地怀念祖国和生母。如此深切的怀念源于作者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学着体会母亲对你的爱,并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 练习: 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2、推荐阅读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并谈谈体会。 |
||
教学反思 |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本节课我在教学中 注意让学生自主“解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感情。当学生在交流仍感到困难时,我引导学生先自由读相关段落,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每个学生在朗读、概括、体会的过程中都能各有所得。 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对于作者怀念祖国母亲的深切感情不能够深入体会,但通过本节课学生大都能在生活中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对妈妈抱有感恩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