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决定公布后的亢奋与冷静


  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上许多人很亢奋,因为其中的六十项内容的确有很令人期待的改革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民心所向的,此次总算有了指望,这其中就包括关于放宽生二胎和户籍限制,关于取消重点学校、完善医疗体系等改革举措,还有司法改革的内容,也彰显了法制的精神。以致有人惊呼,此前空洞的公报失望得让人想跑路,而决定的丰富内容和决心却吸引人坚定地留下来干下去。即便是一些比较苛刻的海外媒体评论,也在表达对政治改革不够有决心力度不满的同时,肯定了该决定确有实际的真货色,表明了高层将中国向前推进的坚定决心。

  我们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大多数,对于这里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再清楚不过了。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期待一下子都解决,自然是不现实的,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够先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固然也是好的呀。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肯定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尽管在一些人看来,其力度似乎尚不够大,有些内容还是局限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触及问题的实质,比如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就很不具体,关于腐败问题的根除,还局限在表面,民主监督、舆论自由的开放等,依然没有突破。这些问题的确都很重要,也应该解决。但因为更为复杂和艰难,因此要在深水中去探索,自然应该更为谨慎,先易后难的排序思路应该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也相信,在高层的顶层设计中,这些问题一定是有安排的,但的确急不得,否则很可能就欲速则不达了。或许理想的状况要留待后人了,但总是能从今天的进步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嘛。

  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冷静的思考,即便是目前决定中所列的六十项改革内容,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其中的相当部分尽管有着底层雄厚的民意基础,在高层也已经形成坚定的改革共识,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却肯定有着很大的难度。其中的难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益阶层的阻扰,比如决定中提到的国企改革、一些敏感行业的开放等,光靠高层的决心和底层的民意远远不够,如果中间的操作层面——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在那里阳奉阴违,改革的停滞和搁浅危险就随时可能发生。很多年来,我们的改革走走停停,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逆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些中间环节在误事,但愿此次贯彻改革决定的相关监督措施能坚决有利,以避免重蹈覆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