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中小投资者 牛市行情才有基础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一文的发表,在引起市场强烈关注的同时,也凸显出监管部门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投资者保护的专项制度或办法进展如何的问题,证监会相关人员表示,正“着力全面构筑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

        其实,在上文中,肖钢不仅分析了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够的成因,指出了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也阐述了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大体构想。总体而言,中小投资者要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求偿权等多方面的权利,并能够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才是对中小投资者的最好保护。当然,制度建设是关键。

        从股市10年“零”涨幅的尴尬,到近几年陷入“熊霸全球”的困境,股市的表现让投资者非常失望。在此期间,国内GDP增长速度仍然处于全球前列,但股市并没有表现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相反频频产生背离。而曾经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股市,以及欧债危机策源地的欧洲股市,早已走出阴霾,并不断走强。特别是美国股市,历史性高点更是频频被刷新,也与至今萎靡不振的A股市场形成强烈的对比。

        股票价格指数本质上是投资者的信心指数。A股表现如此低迷,其实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严重不足,这也是境内外股市趋势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特别是,50万资金量以下的中小投资者交易量占据整个市场60%的背景下,没有中小投资者的参与和支持,仅仅依靠机构投资者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引爆行情的。更何况,在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其实亦是利益集团与权贵资本的“盘中餐”而已。

        在A股市场短暂的20余年的历史中,虽然不乏牛市行情,但最具有影响性非2006年~2007年这轮大牛市莫属。此轮大牛市行情不仅涨幅巨大,创出至今未能逾越的历史性高点,其走势更是“一气呵成”。表面上,此轮大牛市主要由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引发,由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等原因不断助力,但实际上,股改中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在“新老划断”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存在非流通股股份,非流通股份要获得流通权,就必须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所谓的支付对价,与其说是补偿中小投资者,倒不如说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为确切。事实上,正是因为股改中上市公司向中小投资者支付对价以获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广大投资者才对股市充满了信心,才为当年的大牛市行情奠定了基础。试想,如果股改中没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轮大牛市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

        美国股市为什么牛劲十足?为什么利空利好都能成为股市上涨的理由?除了其经济复苏预期之外,更因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因为其监管部门能够做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中小投资者”。也正因为如此,美国股市能够保持长期牛市走势,不像A股“牛”“熊”转换快,“猴”市成主流。

        在A股市场中,欺诈发行、违法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堪称见怪不怪,这些违规违法行为也严重损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损害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没有严厉的打击措施,没有高昂的违规成本,保护中小投资者又谈何容易?

        或许美国股市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更能给我们启示,从1933年出台《证券法》,到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期间颁布的法律达9种之多,1970年还特别制定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这些法律虽然立法角度不同,但均将加强广大投资者的保护作为立法本位。如果我们也能打造中国版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如果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护,至少投资者对股市会重燃信心,至少会为今后的牛市行情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