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热点回顾(2013年11月10~16日)
(抓住当今时代脉搏,留下当代历史瞬间——何其行)
【吹响改革新进军号角: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不负国内外众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如期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11月12日发表了全会《公报》。很快有网友做了用词量的统计,即《公报》中提到的词汇数量:改革59次、发展37次、党32次、社会主义28次、人民23次、市场22次、政治15次、民主13次、政府12次、创新11次、公平11次、法制5次、解放4次、效率3次、中国梦2次、分配2次、利益2次、金融1次、邪路1次、宪法1次。仅从这一用词量的统计来看,“改革”是全会的主旋律,这同会前国内外媒体所预期以及各方面所期待的相吻合。至于在这一主旋律下演奏出什么样的乐章,国人和境内外媒体都在翘首企盼《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公布。
11月15日,《决定》正式公布。《决定》用字21000余,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纲要。与以往几次三中全会决定不同的是:一是主题全面,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国防、军队、社会、文化、民生各个方面的改革;二是主线清晰,提出“六个紧紧围绕”;三是重点明确,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作用;四是措施务实有力,两万字的《决定》无一句空话、大话、废话,不仅提出方向,也提出改革的路线图,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新的党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五是亮点前所未有,例如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两个“超级”机构既是应国家改革和安全环境的实际需要而生,也是中国作为大国统领、制定和掌握发展与和平两大主题战略的需要。外媒称,这是中国迈入“世界强国”的标志。
从《决定》公布的那一刻起,世界媒体各抒己见,纷纷寻找中共改革的亮点以及如何从中国新的改革征程中获取最大利益的蛛丝马迹。正面的报道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好评如潮。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克里斯·约翰逊撰文称,三中全会《决定》制定了“大胆”的全面改革方案,如永久性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承诺逐步减少死刑适用范围;放松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单独夫妻生二胎等。其他重要社会改革还包括合理确定农民在大城市落户条件,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等。
德国最大的新闻电视台NTV网站以“中国走向未来”醒目的标题发表文章,强调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了行政体制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突破性革命,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塞尔维亚-金砖五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奈博萨·伊里奇说:我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释放出转折性改革的新风”,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强调“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巴基斯坦前军工生产部长、巴国家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塔里·马苏德退役陆军中将的评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指出:《决定》的影响已超越了国界,具有世界意义。1978年中国刚刚推进改革开放时,中国只是政治大国,而非经济大国,人们关注中国角度和程度与今天不同。2013年的中国深化改革,对世界经济前进的方向有重大意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多次去过美国和中国,在美国的智库中,他们把全球经济的首要关注点放在亚太,而把亚太地区的第一关注点放在中国,可以说,中国未来深化改革方向和举措不仅具有世界意义,而且会改变世界经济进程。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也有产业界人士指,如果说还有一些遗憾的话,就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实行的政府采购招标体系和制度如何改革没有提及。所以感到遗憾,是因为这一体制和制度存在巨大缺陷和漏洞,成为一些人完全可以通过暗箱操作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收受贿赂披上合法外衣的工具和平台。这些年来刘铁军等巨贪大案和各地恶劣的豆腐渣工程被揭露出来,无一不是在政府公开招投标的过程中种下的隐患,成为吞噬国家巨量项目预算资金的黑洞,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而且,这一体制生成的国有机构和社会商业机构规模越来越庞大,向经济各个层面的渗透力越来越强,几乎控制和垄断了买卖双方的自主权利和资源。过去只要一、两个月可以完成的交易,现在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来完成。有的地方甚至连小学生考试用的草稿纸都要报到政府进行招标采购。这种无形之中造成社会成本提升而对经济车轮却起阻尼作用的现状如何改革,希望在落实《决议》关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两大项工作中得到研究、重视和解决。
【中国军队首次登陆美国联合军演】
根据中美两军年度交往计划,双方于11月12日至14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首次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实兵到美国本土举行演习。
中国国防部透露,此次演练包括装备展示、技能交流、联合行动3个科目。其中,联合行动以第三国发生强烈地震引发重大人员伤亡、该国请求中美两国派出专业力量参与救援为背景,双方参演人员联合组织生命搜索、狭窄通道和高空救援、医疗救护等演练。
有分析指出,此次演习积极意义非常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军队在交流互动方面在不断发展、不断加强。今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两国元首达成一个重要共识——两国军队的相互交流应该加强。中美军队都在落实两国元首所达成的这个共识,正在积极推动两国军事交流向前发展。
今年以来,中美两军互动频频。从八月在亚丁湾举行的中美反海盗演习,到中美海军海上联合搜救,再到明年中国将会参加由美国主导的2014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演。就在几天前,以“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为首的美国海军战舰集群停靠香港水域,解放军驻港部队代表受邀登上该航母访问,观摩了F/A-18战斗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过程。有媒体指出,今年以来中美两国国防部长先后多次见面和会谈,积极探讨建立中美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继续研究有关中美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等问题。
【冈比亚与台断交:台湾尴尬、大陆谨慎】
台湾媒体称,冈比亚15日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当局认为迹象显示“没有两岸因素介入”,已指派“前驻冈比亚专员”、现任外事部门礼宾处长石瑞琦于15日连夜搭机赴冈比亚,盼赶在冈比亚总统叶海亚·贾梅周二出访前当面沟通,希望挽回双方关系。到18日上午,台湾外事部门召开记者会,宣布与冈比亚“断交”,撤回“外馆”、“大使”,并终止对冈比亚的援助计划。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指出,冈比亚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2008年马英九倡议两岸“外交休兵”以来,在外交领域面临的最新考验。不过,专家估计,大陆近年至少拒绝了5到6个国家提出的建交请求。这说明大陆很好的响应了马英九的倡议。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指出,有舆论认为,这是北京对台湾当局迟迟不肯进行政治协商的反制动作,有示警意味。然而,两岸政经情势转变,北京根本无需出手,加上两岸关系近年朝正向发展,大陆更没理由挖台湾墙脚。
大陆方面强调,此前并没有和冈比亚方面接触。国台办说,要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此事破坏两岸关系。由此可知,此事应是冈比亚总统个人决定,企图从两岸关系的分歧之处,捞到更多好处。
由于“断交”问题将引发岛内可能的内斗,特别是民进党有可能抓住机会攻击国民党政府的“外交休兵”政策失败,要求马英九为此负责,台当局感到十分为难和尴尬,从心眼里希望大陆不要很快答应冈比亚的“建交”请求,否则引发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其他“邦交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果对马英九当局不堪设想,对两岸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趋势不利。大陆方面基于多方面考虑,可能会将“经热政冷”的策略用于应对冈比亚与大陆建交的请求,将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发展经贸关系作为首选方案,而对“建交”议题则采取拖延战术,从建立“代办处”之类的替代方案做起,慢慢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帮助台湾当局克服尴尬的局面。对大陆来说,与三十年前的形势相比,国际地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而两岸之间的关系则是当前更加重要的大局。因此可以看出,北京的立场已经相当谨慎,既不火中取栗,也不落井下石,避免民进党见缝插针,破坏两岸关系,也让那些心存不轨、想在两岸之间游走、扩大自身利益的相关国家知所进退,做的恰到好处。
【菲律宾风灾救助现场成个别国家进行外交炒作的“战场”】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3日称,在台风“海燕”造成巨大破坏后,国际援助源源不断进入菲律宾,联合国救灾应急基金援助2500万美元。不过至少目前来看,地区巨人几乎没提供多少援助。中国政府仅提供10万美元援助,中国红十字会也提供了10万美元援助。北京的冷漠与近来对菲律宾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一致。路透社12日的报道称,中国在巨大台风灾害后给菲律宾的援助微不足道,或许浪费了在东南亚构筑善意的机会,将事件性质进一步拔高。与媒体的炒作相应的举动则是美国和日本向菲律宾派出大兵舰和海军,连航母战斗群都派来了,既有救援的目的,同时也有以菲律宾风灾为噱头在南海显示强大海军军事存在和实力的演戏成分。
对中国来说,可能在菲律宾救灾问题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凡是稍有头脑的人对个中的原因都会表示理解。其实,援助菲律宾风灾不论多少都让中国政府进退两难。主要原因还是阿基诺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不友好甚至公然带头向中国挑战的态度,加上香港旅客人质事件和扫射台湾渔船“广大兴”事件,大陆人民甚至全球华人都对菲律宾政府感到厌恶和反感。另外一方面,美国派大型航母舰队前去救助,为其日后加强在菲律宾驻军巩固反华桥头堡作用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日本以军舰显示实力巩固与菲律宾联手遏华的战略意图同样十分明显。如果中国也像美日那样派去军舰和海军,会不会说中国政府别有用心?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要不要做?尽管顾虑重重,中国政府还是做好了随时提供和追加援助的准备。中国人民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并不小气,但好事做了还被人骂以及养成一些人“两头通吃”坏毛病的教训不在少数,这种傻事不能再做下去。中国没有向外扩张的企图,拦路虎煞费苦心的盘算最终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甘肃张掖禁转基因产品引各方关注】
地处偏远的甘肃省张掖市已经颁布禁令,禁止转基因粮食、产品和技术在当地落地。港媒称,这是地方政府罕见的举动。据香港《南华早报》11月12日报道,根据政府的新规定,所有转基因种子--从棉花到番木瓜--都不得在这个有着约120万人口的地区生产或销售。张掖市的态度尤其引人关注,是因为北京已经批准了十几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报道称,由于食品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带来的压力,北京曾利用媒体来促进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和认可。科学家批评张掖市的禁令是“非法的”,是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无知”造成的。但是许多环保主义者则称赞该市的大胆举动,呼吁其他城市效仿。
张掖市市委书记陈克恭称转基因食品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生物武器--这个观点一直受到某些鹰派的支持,而张掖市的政策就是确保粮食安全和“民族复兴”。
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争论将会围绕“张掖市的禁令是否非法”和“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两大话题继续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全国的老百姓都在拭目以待。
【中国“空警-500”预警机曝光引西方关注】
国外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空警”-500预警机近日首次曝光。同美国和日本现役的预警机相比,这架飞机体积较小,使用的是运-8系列4发动机的涡轮螺旋桨运输机。电子设备的预警性能虽然远未达到美国E-3G Block 45预警机的水准,但差距在明显缩小。
中国目前有11架“空警-200”服役。“空警200”在一定角度内无法观测到的目标,主要通过侧面侦察的手段。而“空警500”采用圆盘状的相控阵雷达,探测的盲区可大幅度缩小,其侦察距离、跟踪目标数量以及引导战斗机的批次都有大幅度提升,陆续投入服役后,必将大大增强中国海上和空中的军事探测和指挥能力。
中国目前有11架“空警-200”服役。“空警200”在一定角度内无法观测到的目标,主要通过侧面侦察的手段。而“空警500”采用圆盘状的相控阵雷达,探测的盲区可大幅度缩小,其侦察距离、跟踪目标数量以及引导战斗机的批次都有大幅度提升,陆续投入服役后,必将大大增强中国海上和空中的军事探测和指挥能力。
当今世界上,有能力研制大型预警机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也是在经历和他国合作受阻历经磨难之后,最终才走上预警机的自主研发道路,发展和提升的速度令西方国家吃惊。
2011.11.17整理( http://blog.chinaiiss.com/hqx2011/blog/view/214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