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最关注三中全会哪些改革动向
今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这可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全会,全会将对中国未来的若干重大变革作出总体性的部署,有可能推动起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型。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的诸多棘手问题,中共新领导人一再呼吁改革的重启与推动,意欲通过政府与市场、金融与财税这些关键领域的改革释放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多活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中国的未来改革将可能再次撬动全球政治经济版图的异动。正因为如此,整个世界的目光也被再次聚焦到中共的这次三中全会上,关注它究竟会作出哪些重大变革,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可能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从这几日美国《财富》、《福布斯》、俄罗斯《政治经济评论网》,香港《南华早报》等多家境外媒体的评论上看,它们极力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媒担忧中国真的想改革吗?
美国的《财富》双周刊观察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中共新领导人开始执政,并频频发出改革信号。在中共历史上,三中全会往往是制造中国重大经济变革的一次会议。在湖北的考察中,习近平对中国未来变革的一个基本定调是抓住政府与市场改革的牛耳,建立统一有序、公平竞争、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李克强政府的自我革命是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为突破口,对下级、对市场、对企业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释放活力,以改变政府主导经济资源配置的现状,向着真正市场经济的轨道迈进。
一切看起来都很乐观,中共也确实向着这个方向变革。
在中国北方,污染正在日益接近危机崩溃的水平,而中国政府讨论的治理措施至少要五年后才可能奏效,民众能否忍耐得住,也还是一个未知的变数。通过大干快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比拼GDP座次的地方冲动仍旧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顽疾,这种顽疾将把中国发展模式拖向崩溃的末日。中共的改革想动这块体制内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恐怕不易,内部的争吵与相互的妥协都是难免的。考虑到过去一年里,这个新政府对中国很多问题的反应都很谨慎,预测中国会进行大幅度的改革都是不现实的。在政府职能的自我革命上,李克强承诺中央政府将带头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以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他很担心中央政府对市场、对社会、对企业下放出去的权力,被一些地方政府重新截留、掌控,从而出现“上动下不动、头动身不动”的困局。这种地方内阻,是绝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能形成头身联动、上下共振的局面,这一政府与市场关键领域的改革,就可能梗阻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头动身不动上。美媒之所以担忧中国真的想改革吗,很可能就是疑虑这种体制性的内阻。毕竟,是这些人在主导中国的变革。
二、俄媒前瞻中国可能把若干重大问题的解决押注改革
俄媒观察到中国领导人在三中全会上对经济方针作出重大调整,似乎已成为中共多年的一个惯例。经济增速的放缓,环境污染的治理、发展模式的转型、内需作用的提升,贫富差距的缩小,所有这些棘手问题都可能被提到这种三中全会上讨论解决,解决的基本办法则被紧紧锁定在若干重大改革的启动上。在中共的执政理念中,改革被定位于发展的动力,崛起的关键,并一直被赋予历史重任、寄予历史厚望。习近平曾多次重申改革开放是中国崛起的关键一招,要紧紧抓住不放。引领中国的崛起,通过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是中共的一个经常性抓手,并被总结为自己治国兴邦的一个基本经验。所以,改革的口号也被中共一再提起,从未间断。
俄媒注意到中共十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承诺过改革,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必须平衡中国经济,使其更多兼顾民生和环境。自那以后,这个改革的口号一直未变,但任务却没完成,很多经济、生态、社会上的矛盾被恶化起来,并成为巨大的隐患。
面对就业人口的巨量增长,中国的经济亟需一个很高的增长率。然而,这些矛盾的累积,却使中国恢复两位数经济增长率变得越发不可能了。
现在,中国发展模式的所有弊病似乎都被恶化到了峰值。由于环境污染,连儿童都开始患上肺癌。收入分配、国企经营、财税投资改革的一再搁浅,使中国距离成为内需型经济模式的基础也还很遥远。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自温家宝上任之后,就开始动作,积极努力,然而头动身不动、上动下不动式的体制内阻,却使其一直未收到看得见的实效。
目前,中国的政经界在如何扩大内需拉动作用上似乎已达成了一些共识,一些重大变革——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更多沿海、内陆自贸区的开辟,国家经济基础产业、关键领域的市场准入,民间资本与国有企业集团的公平竞争,取消国内移民户口壁垒,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允许农民的土地权加入市场、参与竞争等,都可能被押注为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困局的药方和希冀。
三、美媒期待三中全会在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上不失众望
今年,一些美国的中国问题观察家都在焦急等待听到中国关于银行和金融部门以及财税体制管理改革方面的消息。他们密切关注这些领域将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以及一旦被实施起来将可能取得什么样的进展。他们寄望一些重大改革将通过这次全会获得批准。他们头等关注的改革就是政府对市场的放松管制,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原本由国企主导的行业,以构建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平等、更加公平的市场经济。
四、港媒展望中共将采取一揽子方案扩大经济改革,中心指向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给市场、给民营更多自由
香港《南华早报》从消息灵通人士获悉,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坚定推进激烈经济改革的决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为其提供了一个改革路线行动纲领供其参考。在这个里程碑式的会议上,中共将考虑一揽子措施推动重大经济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将是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目前,政府通过掌控行政审批权仍旧严格控制着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央政府依然对众多经济项目保留着最后裁断权。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在一些战略产业,比如银行、能源、基建、电信等部门,打破国有垄断,对民营开放,允许它们通过市场进行公平竞争。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经入减速期,经济发展因为诸多资源、环境、人口瓶颈进入到十字路口,亟需引领。三中全会的焦点是如何推进改革,让发展走出困境。
现在,中共高层内部已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即改革已不是推不推、何时推的问题,而是推哪些、推多少的问题。新一届政府有着强烈的改革紧迫感。李克强在3月份履新时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水再深也得趟,关再难也得过。三中全会将在政府与市场这一关键改革领域,奋发作为,自我革命,给市场、给民营更多松绑、更多自由、更多活力。
2013年11月9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