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培”还要“选”——关于企业人才培训和人才选拔的思考


【作者】安秋明,好未来领导力学院
 
关于选人重要,还是培训人重要,似乎现在大家都认同选人比培训人重要。那么,当一个人进到公司里面,是否还要持续地进行甄选、评价呢?答案是肯定的。
 
培训工作者,一直有个没能完全实现的“理想”,那就是通过培训过程来考察人才,发现真正有潜力的人才。那么,该怎样把培训和选拔两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体会。
 
第一,好的培训项目设计,是人才考察的基础。如果都是单纯的授课式,是很难在过程中发现优秀人才的。无非是哪些学员更活跃些,稍微深入点就是哪些学员的提问或回答更有质量。但这些的考察,太过流于形式,结果很难令人信服。
 
好的培训项目设计,比如沙盘课程,行动学习项目,商业计划书比赛、情境模拟等,相对比较真实地能够还原学员的工作场景,这些过程中的学员观察往往有比较好的判断效果。同时,配合个性测试、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往往能对学员有个综合的判断。培训人才和考察人才,千万不能怕麻烦。怕麻烦,就容易流于形式,发现不了高潜人才。而这,往往是业务部门、管理层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二,谁来参与人才的甄选。建议以下人员一定要加入进来:
 
1、讲师,是课堂的直接观察者,通过课前调研、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反馈,相对比较容易得出一个学员在态度和意愿方面的表现。
2、培训管理者,最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亲自参与,不但要充当“观察者”的角色,还要花精力在培训项目设计上,要让学员感觉各个环节有兴趣、有价值,而不是被观察。
3、业务部门负责人,做为培训和人才选拔的最大受益者,应该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学员在一起,从作业、课堂、小组活动、实践项目各个维度对学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判断。
4、学员本身,也是不容忽视的评判者。所谓“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学员之间的互评,尽管比较粗线条,但往往和事实表现相当接近。
 
以上四类人,都要在培训的人才甄选中发挥作用,这样才可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第三,培训要让学员真正受益,受重视。
 
培训不是走过程,培训是企业对人才的一种投资,一定要让学员感受到被重视。学而思领导力学院目前在推动“学员学习成长档案”这项工作,从学员申请阶段开始的申请表、评委评审意见,到培训过程中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讲师对学员的点评,其参与的每次作业成果,班级学员对他的评价,到最后他获得的荣誉奖励,主管领导对其业绩改进的评价,都会整理成册送给学员,并跟踪其后续的职业发展。
 
让人才在培训中的每一分钟都得到最充分的价值挖掘,让每一次培训都成为人才成长的加速器,这也许才是培训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