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归宿——“走民主的道路”!
五论废止干部异地交流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坚持党管干部就是党要重点管好重要岗位(省、部级以上干部)重要部位(军队及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主要负责人)的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意就是废止地方干部异地交流制度;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就是要还权于民,让群众参与对基层官员的直接选举,以此保证德才兼备,群众喜欢的优秀人才在群众普选中脱颖而出,使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充分涌现。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和黄炎培先生“窑洞对话”中,旗帜鲜明地提出的避免“由胜而衰”周期律的灵丹妙药——“走民主的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战略思考,绝不是一时兴起,也绝不是为了博得民主人士的掌声,相反,是毛泽东对几千年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中找到的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那就是——任何掌握权力的人只对权力赋予者负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已是被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所反复证明过的、无需再做“摸石头过河”探索的真理。民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作为动物的人,都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作为社会的人,都离不开民主。民主,不分民族和国别,民主属于全世界!世界发展历史也证明了一个普遍规律:百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这个国家政治清明、权力清廉、国力强弱的程度。
十八大以来,新的一届中央传承共产党政治法宝走“群众路线”,受到基层民众的赞许,为我们推进废止干部异地交流制度,稳妥推进基层干部直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最近中纪委提出“适当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和责任” 新治理措施,也为扩大基层民主开了个好头。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指出:“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干部工作需要充分走群众路线,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强透明度。”所以,走群众路线,扩大地方民主,推进地方直选,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好棋,是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头卒,是憾动民心,党接地气的必然选择。铲除生产贪官的土壤环境,关键在于还权于民,让人民选举、监督官员,让官员的命运掌握在广大人民手中。现在地方上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官民冲突,不少是因为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甚至私利而侵犯当地民众利益造成的。如果他们是由民众用选票选出来的,他还会那样做吗?
一个法国教授说,“回顾三十多年中国的改革,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时期,往往都源于上下的互动和激荡;而近十多年改革陷入停滞,也都与官方压抑民间力量,改革成为上层的独角戏有关。缺乏民众的参与热情和必要的参与空间,中国的改革是无法进一步得到推展的。中外历史上许多例证也表明,那种自上而下没有民众的参与和配合的改革,不是失败就是最后走向畸形”。
废止干部异地交流制度,推进基层干部直选是传承党的群众路线,自上而下的民众参与和配合的改革之路。在新的形势下,这个群众路线的法宝和归宿——“走民主的道路”! 核心就是地方选举制度。从乡(镇)起步,积累经验,逐步推行县、市的地方领导的直接选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让群众选出自己的代表,让群众通过自己的代表来反映老百姓自己的心声。我们已经有了村民自治选举的多年实践,有了工厂工人选举工会干部的实践,有了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业主委员会选举的成功做法,只要我们搞好顶层设计,依法依规,严格程序,由基层做起,逐步推广,用3——5年的时间,推行乡、县地方官员直接选举,用10左右的实践,实行直辖市的直接选举,真正把官员的任命权交给人民。同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由群众直接选举,让群众通过选票来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崛起与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总之,过去那种经济搞活,干部管死(异地交流)的做法,在战时或短期尚可,和平年代长期这样做,前苏联的解体就是结果。民主素质只有通过民主实践才能提高和成熟,国家富强只有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才强大。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还权于群众,一个风清气正、富强文明的中国梦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