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题:劳动节会取消吗?
尽管联合国设立的那座“人口钟”上的数字一直飞速地往上跳动,但是,全世界似乎都在面临着人口资源紧缺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洲一些国家已经推出了延迟年龄退休的政策。现在,这个政策在中国也要“分步实施”了。
在利益面前,人口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阶层的。尽管在当下很多人尤其是不少中国人对“阶级”一词讳莫如深,但事实如此。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最荒诞的词语就是“社会”。
以红利的流动和分布形态来看,人口可以被分为两个阶层。一群是创造价值贡献红利的阶层,一群则是占有并享用红利的阶层。当然,前者也获得了对贡献红利过程中能量消耗的补偿,后者也为如何创造红利尤其是如何占有红利而曾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总之都难说容易。
“人口红利”一说自诞生之日起,就有意识忽略了在红利面前人口的阶层之分,而是将之描绘成为所有人口共享的红利。因此乎,人口红利就变成了全体人口的共同追求。于是乎,这个“学说”特别能够迎合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智囊和决策者的口味。
人口红利是怎么消失的?
在一个阶层的人口因为人口众多,物以多为贱而贡献了红利并为另一个阶层占有之后,他们要么变老了,不能够再高效地为另一群人口贡献红利了,要么虽然未老,但不再像以前或者父辈那样满足于贡献而是要求分享了,要求另一群人口拿出一些红利来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了。要求分享,则占有者的所占就会减少,于是就出现了“红利”的消退,这时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的“消退期”。
人口红利进入消退期让人口们担忧不已,当然最为忧心忡忡的是原来占有红利的人口。你看看那些整日里为招不到工人的老板们是如何抱怨现在用工太贵就知道他们有多么的焦虑了。
但是显然,实质并不是红利消退了,不是因为人口退出了工作期所致的生产红利的能力下降了,红利并没有消退,只是被要求改变分布状态,是分散而不是消退。红利的分布曲线被要求做一个改变,从原来的突兀山峰这种过度集中的分布,被要求变得平缓一些,公平一点。只是原来的山峰高度被要求减低,而山体的体量并没有减少。只是山形被要求改变,而不是山体消失。显然,所谓对人口红利的消失的担忧,只是站在原来占有红利的人口的立场上来说的,并非客观中立的评价。
市场上是资本说了算,因此市场化的社会一定是一个资本主导的社会,而不是某些人意淫想象的由多数人口说话算数的所谓的民主社会。因此,老板们对人口红利的消失的担忧,准确来说是对人口红利分布形态或者占有模式变化的担忧,也就很自然地会转换成为决策者的担忧,并以国家政策的形态表现出来。
由于大家都可以想得到的种种原因,真正担忧的理由被有意无意地隐藏了起来,转而将人口红利的消退归结为人口的减少,而这种减少现在恰恰出现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并且实行着节制生育政策的中国。于是乎,中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当下成了“众”矢之的。但是,攻击计划生育的人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人口红利虽以人口而产生,但是其消退和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无关。没有搞计划生育的国家同样面临着人口红利的“消退”问题,只要它曾经产生过。元亨利贞,事物有发展之时就有消亡之日。
人口劳动力不像一般的商品,生产周期较长,即便是假定新生人口将来都会像其祖辈那样甘于奉献,但在新一代进入工作年龄期尚早的当下,如何才能让原有的人口维持原有的红利占有格局,或者至少是减缓其格局改变的速度,也就成了摆在了决策者面前的大问题。于是乎,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也就应运而生于各国了。
当下在中国,有两个“退出”,一个要被延后了,一个则要被提前了。被延迟的就是退休,而被提前的则是尚未达到既定目标的计划生育国策的退出。究竟是谁在鼓动、力主这一延一提?想必你也是心知肚明的,说不说白了就看你是属于哪个人口了。
摆在各国决策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不应当是经济,而应该是民生,“就业”就是民生大事。有人说这两种并不是矛盾,一个是是目标一个是手段。但是,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自古以来,经济活动从来都是以私利为目的的,而不是为了他人的民生而进行的。赋予市场活动参与者以道德光环最多只是一种善良的理念和期盼。
显然,延迟退休将会减少就业岗位的轮替更新,减少在业者的升迁机会,会导致就业局面的恶化。有人因此揶揄说,未来年轻人的第一份可能工作就是送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但推出延退政策并非决策者的弱视,而只是决策者的政策取向所致。现在那些面临就业困境的人口基本都是有着自己“梦”的一代“刁民”,多数不愿意接受原有的红利分配格局,所以,即便是按照他们的愿望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却也是老板阶层不乐意接受的方案,在决策者看来,这无疑于就是事倍功半之举,出力不讨好。而延迟退休年龄,首先延迟的是那些过去贡献了人口红利的人口的退休年龄,可以让他们继续贡献出骨髓里的最后一点红利,他们因为过去把红利都贡献出来了而自己所剩无几,辅之以可以增加收入增加退休金的诱惑就可以使他们较顺利地接受这个政策。
这不失为一个在没有最优的情况下的次优选择。请为次优鼓掌吧。
所谓人口红利的“消退”,只是固化了的红利分配格局将面临改变的另一种说法。十八大上总书记提出要“打破固化的利益藩篱”,如果真如上述原因而推出延退政策,是不是和这一改革目标相左了?
有一个和延退效果完全一致、而且已经悄悄地大面积地实施的办法,不知道能否被摆在桌面上,那就是“加班”。不就是延长工作年限嘛,每天延长两个小时,相当于工龄延长1/4,远胜于把退休年龄延长三五年啊,而且还不会增加按年限计算的养老金支出。这种办法由企业主分开实施,还不会引起如此强大的社会反响。
现在,工人每天工作十小时甚至12小时是常事,公务员也在提倡“6+1,白加黑”,5*7早就成了工作者遥不可及的奢望。缺乏家庭时间、休息时间和锻炼时间已成常态,连花掉挣来的钱的时间都缺乏,“过劳死”也频频闯进国人的日常用语当中。
不知因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设立的国际劳动节某一天会不会被取消(留着不变成了一种讽刺了嘛)。
会率先现在哪个国家被取消呢?
斗胆一测:将会在那些最担心人口红利缺乏或者消退的国家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