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缅北,对这里的历史有点了解的人会知道,这里是曾经金三角,特产是毒品。再说具体一点,是人类和平的使者英国人在近200年前到达了缅甸,觉得这里的人们生活太落后,于是侵略了缅甸,将缅甸霸占为英国的殖民地。然后发现这里适合种植一种品质优良的经济作物——罂粟。于是在英国人的大力推广下,缅甸到处盛开了璀璨的罂粟,鸦片成为缅甸的土特产品。不过在1912年以前,鸦片的生产和销售并不违法,即使在英国也是如此。将鸦片认定为毒品,主张禁绝,是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签署《国际鸦片公约》以后的事了。
英国人也觉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想通过殖民的方式让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没落的清政府和固执的中国人民不愿意接受英国人的好意,所以英国人、法国人,还有其帝国主义国家费了很大气力,才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中国的耻辱,半封建中国的尊严。在中国长期战乱中,有的割据政权也曾经以种植罂粟、贩卖鸦片作为创收手段,但始终是非主流。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缅共(缅甸共产党)在国际友人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但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的改变,缅共不得不自力更生。人不风流枉少年,政党也怕没有钱,缅共走投无路之下,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开始参与贩卖鸦片。参与贩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交易,另一种是负责物流,也就是给鸦片贩子提供安保工作。鸦片这种商品,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销路很广,从中国云南,到香港台湾,乃至于美国日本,都有出口,让毒品成了为金三角的城市名片,光芒万丈、臭名昭著。为了让世界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毒贩也进行产业升级,积极创新,将粗制鸦片进一步精炼为吗啡、海洛因,毒害了更多的群众。
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对毒品贸易深恶痛绝,对金三角和哥伦比亚的毒贩大力打击。中国政府更是不能容忍边境上的毒品泛滥,大势所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缅北各地纷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毒活动,成绩斐然。
现在还有人误解金三角,以为这里还在种植鸦片,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原因有二,一来中国不能容忍边境上贩毒猖獗,所以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缅北地方政权最明治的做法就是积极禁毒,保证政治正确,才能和平发展;二来现在冰毒等化学合成的毒品成本更低,威力更大,何必要辛苦地种鸦片呢。
当然,现在缅甸也有毒品,不过更多的是缅甸的割据军阀在自己的势力偷偷种植,悄悄贩卖。要是说缅北没有毒品,就像说稻田里没有蝗虫一样不可信。但缅北的毒品和途经缅甸的毒品大都通过泰国往美国贩卖。盗亦有道,兔子也不吃窝边草。缅北的地方武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中国提供了一道有效的禁毒屏障,对中国来说也是件好事。至于美国,当然对这种有意无意的贩毒深恶痛绝,通缉了鲍友祥、魏学刚等一批缅北杰出青年。不过这些人无一落网,都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地盘上,笑看花开花落。
自从果敢88事变之后,通过电视新闻和网络资讯,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果敢,了解和果敢和缅北后,对这里更是产生了深深的兴趣。如果做一个背包客去旅游,是不可能对一个地方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的,所以我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终于来到了缅北。我不得不承认,在这里的生活,比在中国坐办公室看人勾心斗角和与人勾心斗角,生活丰富多了,心胸开阔多了。
在网上也看过一些关于介绍缅北、介绍果敢的文章,但还是意犹未尽,于是自己开工,打造一个真实、全面、理性、客观的果敢全景图。自然,以一己之力,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在走访过程中也会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至于客观,没人可以保证绝对的客观,尽量争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