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制定是指确定企业任务,认定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是战略计划的形成过程。 战略制定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科学化加艺术化的产物,需要不断完善。
战略制定包含若干子项:愿景、目标、路线、项目选择、业务策略等等。战略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到一个阶段要随需而调。组织架构要跟多元化的愿景目标相匹配,联想在资源配置上考虑得不够透彻,行业把控也还不够老练。
对于战略制定而言,体系为王,或者是“体系统领战略制定的全局”。当然,对于不同客户而言,定制化需求各异,在进行战略制定之前需要“弄透”客户的真正问题所在、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战略制定体系的具体内容。
战略制定的体系可以包含四个层面:基础分析、企业战略、业务战略、以及职能战略,这四个层面并未脱离经典的战略制定框架。基础分析指的是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战略指的是企业层面的整体战略,业务战略指的是业务层面的总体战略和进一步细分层面的战略,职能战略指的是职能管理层面的战略。这四个层面相互关联、自成逻辑体系。
对于战略制定而言,创新为魂,或者是“创新决定战略制定的内涵与分量”。创新并非战略制定的独有要求,整个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在强调创新。具体到战略制定,创新可以分为理念创新、工具创新、方法创新等等。
理念创新指的是在战略制定中提出客户所不曾意识到或接触过的理念;工具创新指的是在战略制定中创造性地运用原有的分析工具或模型、或者创造新的分析工具或模型;方法创新指的是当传统的工作方法无助于战略制定时,寻求新的方法来为客户谋求战略。对于战略制定而言,创新并不止这些,同时每一次的战略制定也无需苛求在这些方面都要有创新。
从难度上而言,理念创新实际上是最难的,虽然看起来理念创新似乎比较简单、容易。理念创新的实质是对客户做人做事原则的一种升华或颠覆,因此难度极大。彭老师就以刚结束的一个战略项目为例,战略制定要使得客户理解并考虑接受生存方式或运营模式的变革,客户即使接受了项目组的建议,也会面临痛苦的自我批判与革新。理念创新绝不是国内小品中的流行词“忽悠”。如果咨询项目组中没有人对人生、对组织、对世界有比较透彻的领悟,那么理念创新的可能性极小。
彭老师表示企业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核心。战略制定是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而战略实施则是战略执行的手段。企业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及战略实施效果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管理的成败。
在战略管理中,战略实施是战略制定的继续,即企业制定出目标和战略以后,必须将战略的构想转化成战略的行动。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企业首先要考虑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关系,两者配合得越好,战略管理越容易获得成功。
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仅要有效地制定战略,而且也要有效地实施战略。如果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战略的成败。例如企业已制定出良好的战略,而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仍旧不能控制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但由于企业能够成功地制定与实施战略,企业的目标便能够顺利地实现。相反如果企业没有能完善地制定出自己的战略,但执行这种战略时却一丝不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结果是,由于企业能够很好地执行战略而克服了原有战略的不足之处,或者至少为管理人员提出了可能失败的警告。
如企业对一个尚有许多问题的新产品所制定的战略是迅速扩大生产和加强市场营销,如果在执行过程中企业(gjjbjw.com)不加任何变动而认真执行的话,则只会加速企业的失败。面对这两种情况,企业要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在这种情况下,战略会造成什么结局,采取主动措施加以改进。再如,企业已制定有很好的战略但贯彻实施得很差。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过分注重战略的制定,忽视战略的实施的缘故。
一旦问题发生,管理人员的反应常常是重新制定战略,而不是去检查实施过程是否出了问题。结果,重新制定出来的战略仍按照老办法去实行,其结果只能失败。还有企业制定的战略本身不完善又没有很好地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人员很难把战略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因为,企业如果保留原来的战略而改变实施的方式,或者改变战略而保留原有的实施方式,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仍旧要失败的。在战略方向没有确定之前,任何战术都无所谓好坏。正如一句英国谚语: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可见正确的战略对企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那么,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得修炼什么呢?一是会领先半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灵光闪现就有战略眼光;二是找准自己的战略高地(位置);三是要善于把握自己相对优于对手的核心能力;四是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核心竞争优势;五是制定战略时要有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可以借用外脑避免决策失误。
纵观全球的商业巨子们,他们的成功皆得益于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先说本世纪初美国商人威廉·胡佛,1908年,当他认识到汽车必将取代马车成为人们代步工具后,毅然放弃他正为马车配套生产皮革制品的生意,转而生产真空吸尘器,他的决定引发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吸尘器市场。
CNN总裁泰德·特纳以战略眼光,首开24小时不停顿播报新闻节目的先河;比尔·盖茨的战略眼光从把WINDOWS软件与IBM计算机捆绑销售中表现出来;迈克尔·戴尔的战略眼光则表现在抓住网络展开网上直销的先机。他们的战略眼光时时提醒人们: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正是其眼光敏锐的温床。
这种战略眼光除了智慧灵机般地闪现,还展现出这些领导人坚定的决心和企业上下因此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么有最出色的产品,要么采用了最恰当的生产、销售方式。
随后,为抢占市场而采取攻击性营销策略;为保住市场而对顾客“甜言蜜语”;为了保持活力而不间断地对内部整顿;为取得社会认可而对外展现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中国的企业家不缺少智慧和足够的战略头脑,但要想摆脱企业因人而盛,因人而衰的怪圈:第一要做的是让企业也具备智慧的头脑,第二是让企业的头脑学会不断学习和更新。
目前我们的企业已逐步对经营战略开始重视起来。据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的一项课题研究表明:中国绝大多数优势企业已从过去那种无意识的经营管理逐步转变以现代经营战略为导向的有意识行为。并初具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是在战略制定中开始注意对市场的调研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二是一些公司的领导层已开始重视经营战略的实施;三是注意了在战略实施中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如果要用八个字来概括战略要点,那就是“少就是多”和“小就是大”。前一句指一种简洁高雅的建筑风格,也点出了企业内部发展的优势所在。即如果用较少的20%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你实际会得到那更多的80%。后一句则点出了企业外部扩张的新诀窍。